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意识形态视角探析/冯晓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冯晓阳 日期:2019-08-12 17:06:56
系变革是再造国家身份的重要平台,世界在关注着中国未来的走向,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对国际舞台中的自己进行新的定义。这就需要党的意识形态能够客观评估国际社会发展的预期和党的追求目标,清晰定义中国在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中的国家定位,为中国的身份定位进行合理化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定位不仅仅是国家实力,更是这种力量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二)意识形态要能够表达国家软实力
  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全球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治理理念和国际社会运行规则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权力结构开始发生变革。由意识形态构成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权威性和力量性的表征。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末明确提出了软实力概念,他认为:“国家的软力量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1]在国际关系处在历史性变化的关键时期,各个大国以及国家集团正在全力建构未来竞争中的战略优势,试图通过自身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在国际事务中实现预想目标,即通过软实力释放出来的自身魅力和价值观念来影响和引导其他国家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
  “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文化、民族士气、历史发展、经济体制、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权力具有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属性。”[2]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物质基础)的支撑,还需要观念化的意识形态建构的文化软实力的保驾护航。在文明的交流、交融与冲突中,谁的意识形态能够及时并恰当地回应国际社会的问题,积极就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释疑,谁的意识形态就有吸引力,就能够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民族,总是由先进文化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在挑战着原有的全球治理规则、治理体系和观念范式,新的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正在形成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要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求解,在理论竞争中胜出,需要形成一种新的理论范式。这要求党的意识形态不拘泥于政党和政治色彩,并且要包含独特的中华文明,展示中国“和平大国”“文明大国”“可亲大国”的形象,找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汇合点,使中华文明向世界展现其亲和力和感召力,从而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中国的国际体系变革治理方案和崛起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以提升国家软实力。
  (三)意识形态要能够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之争。尽管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已经具备全球大国的实力和强国的潜力,但是始终未能进入全球治理、权力权威的中心,未能在国际运行规则制定和国际战略制定中发出重要声音。原因在于,一方面,西方大国试图继续维系对它们有利但已经尽显弊端的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以及建立在这种体系之上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中国一直面临来自西方世界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话语压力,处于被动局面。虽然中国也提出了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方面的主张和理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