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8月下期
大学校长的角色冲突与角色定位:管理者还是领导者——基于权变理论的视角/孙家明 廖 益 赵三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孙家明 廖 益 赵三银
日期:2019-08-12 17:02:55
物、信息等构成的资源系统。从教育管理客体来看,作为管理者角色的大学校长是一种专门化的职务,因而对其智力因素以及业务技术专长、管理技能要求较高。在关系行为方面,表现出在对教职工的管理过程中投入较少的情感,与教职工之间缺乏深度交往的意向,多是在部署任务或下达命令,要求大学全体教职工服从指挥,理性地按照规程办事。由于领导者角色是人格化的领袖,作为领导者角色的大学校长注重非智力因素,尤其要具备引领大学所要求的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关系行为上,体现出富于情感,积极与教职工培养信任感并“结盟”,因而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教职工有直觉的认识。他们更多地通过协商来代替命令,运用愿景和沟通彰显个性魅力而赢得追随者,正因为愿景折射出价值信念和道德领导,沟通给人以归属感和精神激励,所以面对大学这一“松散结合系统”,作为领导者的大学校长更能契合大学的组织特征。
(二)行为结构:解决问题还是提出问题
作为管理者角色的大学校长是典型的执行者,专注于“正确地做事”,追求管理效率最大化。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他们强调运用职位权力,把大学作为科层化的学术结构来管理。他们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拟定详细的议事日程,安排周密的工作计划,分配恰当的教育资源,利用管理工具和技术,完成解决问题(怎样做和何时做)的任务,实现大学组织管理目标。作为领导者角色的大学校长是典型的变革者,引导大学组织“做正确的事”,追求领导效能最大化。大学校长的领导角色更多地建立在人格魅力及领导艺术之上。通过传播所在大学的使命和愿景,依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确定发展战略,创新和变革大学组织文化,整合人力资源,开展有效沟通和激励,完成提出问题(做什么和为何做)的任务,推动大学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行为导向:战术性导向还是战略性导向
作为管理者角色的大学校长具有战术性导向,他们在大学制定的全局性战略的指导下,将大学宏观战略决策细化为具体工作,着眼于短期目标的实现,把精力聚焦于既定的、阶段性的经营指标。他们对大学现存制度的合理性高度认同,通过履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在校内封闭的领域进行教育管理活动,强调细节管理,避免不确定性,保障大学正常运转并完成既定目标。作为领导者角色的大学校长具有战略性导向,主要从战略高度对大学组织的方向、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谋划决策,制定教育的优先事项,指明大学发展方向,并对组织中的人和事进行宏观指导,关注大学宏观目标实现。他们不满足于现状,通过决策、共治、激励与约束等方式,实现大学组织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标,使大学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开放系统行进在社会竞争中。
(四)行为目标:维持秩序还是推动变革
作为管理者角色的大学校长,行为目标以维持大学组织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主,在大学范围内建立并维持一种科层化的结构关系。管理过程的创新更多的是按照现有的规章、程序去执行。他们对运用非常规手段持谨慎态度,尽量避免风险或想方设法排除风险,不善于打破既定制度去寻求新的路径,多数情况下回避甚至排斥变革,在推进大学迈向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先锋官的作用。作为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