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6月下期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 “屏幕官僚”组织认同建设/杨 园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园 日期:2019-05-31 16:32:16
共利益转化的中介。
  3.技术性和中立性
  “屏幕官僚”之所以特殊和重要,是因为他们拥有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资本,即知识和技术,是政府部门创新管理的关键性人才。“屏幕官僚”具有知识型员工的一般特征,具有高水平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们不愿从事简单、机械的工作,更愿意通过创新思维、技术和能力来实现自身价值,更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更具现实意义的工作。为了满足成就需求,“屏幕官僚”往往以良好的技术水平应对24小时的连续工作,进行系统的维护与保养,防止病毒入侵、阻止恶意情况发生、保障系统运行等。鉴于“互联网+政务”的战略性地位,“屏幕官僚”的行为也受到严格限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其软件开发和程序执行进行了明确规定,“屏幕官僚”不具备选择用户的权利,他们只能按照公共政策的基本要求进行软件操作,保持中立性。从理论上来说,“屏幕官僚”是不偏不倚的,对于公众和社会来说,他们是公正、客观的,但实际上,这种中立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除主管领导和监督人员之外,很少有人能够直接干预“屏幕官僚”的操作行为。正如上文所说,如果“屏幕官僚”为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数据篡改与买卖,就不仅会造成与公共政策的初衷相悖,还会给公众和社会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综上所述,“屏幕官僚”兼具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的属性,他们既代表公共利益,又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作为“互联网+政务”的主体,“屏幕官僚”的意义和价值显而易见,构建和提升“屏幕官僚”的组织认同也就成为影响“互联网+政务”的关键所在。
  三、“互联网+政务”背景下“屏幕官僚”的组织认同建设
  增强公共部门组织认同是弱化个人利益、负面情绪、不良心理等对“屏幕官僚”影响的有效途径。组织认同感的提升能够增强“屏幕官僚”的公共性、政治性和中立性,充分发挥其在“互联网+政务”中的效用,为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一)“屏幕官僚”组织认同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互联网+”生态下,组织虚拟性、成员模糊性增强,组织与成员之间的互动可能不是面对面的,此时组织成员的行为就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成员组织认同度高,其行为就会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如果其组织认同度低,就会以自身利益为重,带有相应的目的性。组织认同不是自然产生的,它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建立在组织成员认知基础上的行为改变与调整。个体具有“经济人”特性和“政治人”特性,组织认同是在个体追求某种利益过程中形成的理性行动。具体来说,个体拥有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并且在这两种理性的指导下进行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同时,环境和情境也影响着个体行动,因为随着情境转变,个体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会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
  本文所论述的官僚属于一种职业选择,人们想当公务员,除工作稳定之外,还附带着社会地位、资源、声誉等多方面的考量。也正是因为这样,政府部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反过来说,社会成员对政府部门有着高度的组织认同,虽然不排除一小部分人的伪认同。行政人员对政府部门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