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6月下期

“互联网+政务”背景下 “屏幕官僚”组织认同建设/杨 园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园 日期:2019-05-31 16:32:16
quo;互联网+政务”的主体,是“互联网+政务”价值实现的核心。
  二、“互联网+政务”背景下的“屏幕官僚”
  (一)“屏幕官僚”
  与传统政府官僚,也就是履行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职能的执行官僚相比,“屏幕官僚”表现出显著差异。“屏幕官僚”的工作职责是与“互联网+政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是公共行政软件程序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维护者,负责公共行政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到公共服务过程中,但他们保障着公共服务链条的完整、衔接。一方面,“屏幕官僚”将公共政策转变为软件程序;另一方面,“屏幕官僚”负责数据对接,实现公众数据审批申请与公共资源获取之间的互换,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软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与反馈。“屏幕官僚”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对计算机程序的开发与维护,更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等问题,对公众生活、政府形象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着深刻影响。
  (二)“屏幕官僚”的行为特征
  1.公共性和执行性
  “街头官僚”是指在街头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官僚,他们拥有着公共资源的配置权和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既可以通过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来满足公众需求、促进公共福祉,又可以以权谋私,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影响公共政策的实施。“屏幕官僚”从根本上来说仍是“街头官僚”的一种,只不过是工作地点由室外转移到室内。“屏幕官僚”进行软件设计、程序开发、数据收集、命令返回等一系列工作,其代表的是政府部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执行政府政策,具有公共性。“互联网+政务”使得网络控制公共行政成为可能。“屏幕官僚”虽然不具备直接的公共资源自由裁量权,但其在程序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如果缺乏公共价值的引导,则很有可能将程序设计成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工具,且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人民大众、社会组织甚至监察机关是很难对其监督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屏幕官僚”获得了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为了自身利益与偏好,他们有可能进行数据篡改、数据出卖等非法活动。相比一般“街头官僚”的以权谋私,这种行为对社会和公众来说是更具威胁性的。
  2.政治性和中介性
  在“互联网+政务”背景下,国家意志和公共政策是通过“屏幕官僚”转变为软件程序的,“屏幕官僚”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体现着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数据的“乘法效应”,为政府部门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数据分析都是“屏幕官僚”进行的,他们将碎片状的公众信息进行汇总与整合,为政策、法律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增强党和政府治理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在信息收集与分析过程中,数据评估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这是公共信息被合理转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屏幕官僚”穿梭于不同网络空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整合、运用。网络本身就有很强的中介性,“屏幕官僚”的搜寻行为实际上就是对公共政策执行效果正面或负面反馈信息的收集,这种行为不仅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中介,也是公众诉求向公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