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官升脾气长”:一种政治心理与世态机制的探究/刘 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崧 日期:2019-02-27 15:09:56
每一个人都共时性或历时性地处于特定的层级之中,因而必会共时性或历时性地表现出特定的阶层性心态。因官场在中国社会居于独尊独大之地位,故这种阶层性心态在官场中最为显著。政治权力有层级,人处于不同的权力阶层,必生发出相应的阶层性心态。
  但须注意,阶层性心态并非凝固之物,它随情境变换而富有弹性,情境变动则心态亦变动。不妨举例论之:一个县委书记,在其所掌权的县域之内,乃是一位“在上者”,必会生发出“在上者”的阶层性心态。如若情境一换,比如到省城去开会,面对省部级官员,县委书记又成了“在下者”。省委书记亦然,在掌权之省,他是理所当然的“在上者”,必有“在上者”之心态;如若去中央开会,场域和情境一变,他又成了“在下者”。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在上者”和“在下者”,至于究竟是“在上者”还是“在下者”,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衡定标准,而完全取决于情境和场域之所在。因而,阶层中之人的心态,会因不同情境而历时性地扮演“在上者”和“在下者”。不过,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一个人同时性地既是“在上者”又是“在下者”?这种可能是存在的。设想这样一种情境:一位省委书记到一个县域去考察,这时候接待省委书记的县委书记就会同时性地既扮演“在下者”又扮演“在上者”的角色——相对于省委书记而言,他是“在下者”;相对于县域里的其他人而言,他是“在上者”。处于这种情境下的县委书记,其心态颇有点“七上八下”的味道,显得十分有趣。
  阶层性处境生发阶层性心态,阶层性心态塑造阶层性人格,本文称之为依附型人格,其特征是依附于他者位势且随情境而变换、调适。依附型人格不是一种自足、独立的人格,而是一种“依他型”的人格,因而当然称不上自由人格。依附型人格依存于社会层级和人际关系之大网,作为网中的一个纽结而存在,作为情境中的一个变量而活动。依附型人格可以描述为一种亦主亦奴人格,是主(“在上者”)还是奴(“在下者”),完全取决于其所在的情境。人格之依附性(非独立性)越强,亦主亦奴之变动性就越强,以至于可能表现为对上点头哈腰、对下用脚去踩,故而有人戏称之为“自行车人格”。“自行车人格”的最大特点就是见风使舵。
  脾气的天然基础是底气。在官本位文化之场的笼罩下,层级越高,权力越大,人的底气就越足,这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但底气之为物,本是中性的,它可以向负面生发而成脾气,也可以向正面生发而成正气。到底是“官升脾气长”还是“官升正气长”,主要看一个人的修养。修养极高的人,当然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朝向正气发展。需要强调的是,阶层性心态的变换和调适充满了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前概念、前思维的,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本能,它由情境塑造,触机而发,无师自通,几乎凝结为一种非自觉的集体无意识。官场中人就好比一块敏感的磁铁,一旦进入场中,场性机制自然会促发其活动,该指南还是指北,完全心领神会,无须额外点化。
  (二)政治现代化亟须独立人格之生成
  显然,社会层级结构及其所塑造的依附型人格对于政治现代化极为不利。政治现代化客观上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