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官升脾气长”:一种政治心理与世态机制的探究/刘 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崧 日期:2019-02-27 15:09:56
核心价值,“孝道”堪当此任,这不会有太大争议。孝道在代际之间呈现,其最核心的一层关系是父子关系。父子关系实为(传统)中国社会之核心主轴,其余关系均围绕父子关系引申而来。“父为子纲”是自然之基础,由此引申出“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由父子关系引出家庭伦理,由家庭伦理引出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这是一个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缘构关系,整体社会关系一概“家庭化”,而结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逐渐辐射开去的宗法共同体结构。在宗法共同体中,由孝而悌,由悌而义,家国得以同构,一种下对上的代际依附关系因此铸成。这一价值建构模式决定了中国人的人格必然是一种依附型人格,或称威权人格。这与西方社会对照极彰,如下所示:
  中国:社会结构(家庭)→价值结构(孝道)→人格结构(依附)
  西方:社会结构(个人)→价值结构(自由)→人格结构(独立)
  中西社会在客观事实上的重大差异,对伦理和政治产生了决定性的塑造作用。在西方,社会结构以个人为单元,价值结构以自由、平等为核心,政治生活以民主、法治为指向,人格则是一种独立型人格。一言以蔽之,西方社会是一个权利本位的社会,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本位,依梁漱溟的说法,也叫关系本位:“中国之伦理只看见此一人与彼一人之相互关系,而忽视社会与个人相互间的关系。……伦理本位者,关系本位也。”[1]
  (三)中国问题诊断:社会层级结构剖析
  中国之诸多问题,与其说在制度,不如说深藏于社会结构之中。
  中国问题之复杂性在于,几乎所有理论都无法彻底回答如下一些问题:为什么中国社会从古至今都难以形成一种西方意义的市民社会?为什么一种秩序的制度化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缺乏自组织、自秩序化的社会机能?为什么中国的经济领域普遍存在权力市场化、经济政治化、发展粗放化等现象?这些问题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一个最要害的问题:中国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到底是什么?[2]37这种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具有某种顽固性和一贯性,因为它由以生成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具有某种坚固性和传承性。
  基于上文的结构性分析思路,以下从“社会结构”这一要件入手,加以提炼和抽象,并借助“社会层级结构”这一概念来描述中国问题之总病状。对此,费孝通曾有很深的自觉,他在《乡土中国》中说:“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费孝通先生抓住了中国问题之经脉,只是尚未深入展开。费孝通所言之“架格”,我们可以具体表述为社会层级结构。社会层级结构是对宗法共同体的另一种理论化表达。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共同体本身就是一种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
  需强调的是,社会层级结构并非普通的社会学概念,而是一个融政治、社会、文化、历史于一炉的哲学概念,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把握它。就宏观而言,社会层级结构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的调节和适应,并通过官僚政治与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