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官升脾气长”:一种政治心理与世态机制的探究/刘 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崧 日期:2019-02-27 15:09:56
析。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小农社会的结构特征切入,深入理解官本位思想文化的社会结构根源。行政权支配社会,换一种说法,就是官本位。小农不能代表自身利益,而天然需要“被代表”,弄不好甚至可能“被代替”。因而,行政权支配社会实际上是小农社会的政治影响的一般性特征。既然小农意识是官本位意识的天然温床,那么官本位意识形态得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茁壮成长也就是再自然不过之事。
  (二)官场与官气:一种结构性的解说
  以上大略梳理了官场的一般场性特征。官场之为场,乃社会世态之缩影,举凡世态之各种机制均映射、萦绕其中,缘情随境而发。因场而有气,特定之场必有特定之气。场是气由以生发的生存论基础,气是场因以运作的生态性氛围。官场必携带官气,此乃由特定世态文化之整体性与缘构性而决定和塑造。在一个官本位意识浓厚的社会,官场之官气必会渗透、流窜于每一在场者。此所谓在场者,并非局限于官场之人,也包括场外之人。可以说,恰恰是场外之人对官场之追捧与膜拜,从社会心理层面酝酿、发酵、催生了官气。官场与场外之人的关系,恰如舞台与观众的关系:没有观众,表演便失去其构成之因缘而变得无意义。有什么样的领袖就有什么样的民众,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领袖,二者相互促成、相互熏染、相互塑造,以气的方式统一于作为整体的文化生态之场中。
  官气在官员身上流露,而在民众心里化成。官员是官气的主体承载者,民众是官气的心理再现者,二者相互促成、相互熏染、相互塑造。官气就如同一个社会文化心理之隐形气旋,把官员和民众一起纳入同一气场之中。气在场中流窜、弥漫,这是一个非自觉的、群体性的、无意识的过程。正因其非自觉、群体性、无意识,故而熏染力极强、笼罩性极大、渗透性极深,置身其中者莫不受其感染,犹如磁铁掉入磁场之中,身不由己。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普通中国人都喜欢骂官,而有朝一日自己当官时,又不自觉地染上官场之痼癖和习性。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官场与世态本身具有结构性关联,二者共同生成于具有因缘整体性的在世结构和文化生态之中。由此而论,官僚主义之在中国,乃根源于社会层级结构,壮大于官本位文化,有其必然发生之体制和心理基础。故而,反对官僚主义若仅限于在官员身上做工作,必不能根本祛除之,而须从源头——社会层级结构入手,方有可能论病穷源、斩草除根。
  三、依附型人格与“官升脾气长”心理之生成
  论述至此,对于“官升脾气长”现象,我们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但是,“官升脾气长”作为一种政治心理,还有待于具体化阐释。具言之,我们需要进一步解释:官之“升”与脾气之“长”是如何勾连起来的?欲阐释其理,须从人格形态入手,方臻彻底之境。
  (一)依附型人格与阶层性心态
  如前文所论,中西人格类型可分别表述为依附型人格与独立型人格。依附型人格亦可称为威权人格,独立型人格亦可称为自由人格。这两种不同取向的人格形态根源于不同的社会结构形态。在中国的社会层级结构中,权力独尊独大,必然塑造出官本位文化和拜官主义。此外,层级结构之层级本身又必然生发出一种阶层性心态:处于某一层级,必有相应的层级心态。在中国,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