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2月中期

新时代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冲突防范/杨 卡 胡锐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卡 胡锐军 日期:2018-12-18 16:46:53
而公众又没有确切的科学及法律依据可以得到释疑和寻求改变时,就有可能引发冲突事件,所以环评时的谨慎原则尤为重要。二是代际公平原则。要避免长期潜伏性的环境风险或环境损耗给后代的长远利益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并确保后代的生存资源是可选、有质量、可以使用的。三是平衡原则。项目的评估还要注意各方利益的平衡原则,既要考虑风险,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福利,不要一味肯定某个方面或否定某个方面,而应该坚持科学合理原则,注重成本效益和社会效益系统方法,不能追求绝对零风险或追求绝对零代价,从而走向极端。
  其次,坚持环评内容、过程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一是要增加环评过程的透明度。在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异常发达的新时代,如果不能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就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如在什邡,钼铜矿从立项到审批通过至少有两年时间,但直到开工仪式的新闻报道出现后,大部分居民才知道它的存在,最终爆发冲突就在所难免;启东排污项目历经时间更长,但相关民众称他们并未参与环评过程。二是要增强对环评过程的监督。由于环评和各项利益息息相关,有的甚至涉及巨大的利益预期,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一些项目就有可能通过打擦边球、钻空子、找关系、贿赂等非常规甚至违法手段来干扰或买通环评工作者,使其项目得以蒙混过关或包庇获批,这必然为环保类社会冲突的爆发留下隐患,所以,加强对环评工作的监督,尤其是发挥社会和民众等独立第三方的监督作用尤为重要。三是要增加社会稳定的评价内容。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非常敏感的议题,因此,在进行项目论证和评估影响测定时,除了常规的评估内容,还要对其可能会带来或导致的社会稳定和安全后果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取“稳定一票否决”原则。四是要加强环评知识的普及宣传。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相关的数据一般群众难以理解,因此,就算是公开了相关信息,有些群众依然会想当然地持反对态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不能只是做到了公开透明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用更加通俗的文本和宣传方式来让群众知晓。
  三、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相关问题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法制建设是解决环保类社会冲突的核心和根本路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党对如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立法等顶层设计一贯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建设“美丽中国”定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生态文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但从现实和长远看,与我们实际面临的冲突困境、层出不穷的新型环境问题、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立法还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全国性、总结性立法空缺和滞后,环境执法、司法、监督等相关过程及渠道不完善等。为此,必须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快并完善环境立法,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工作明显升级。据统计,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修订《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核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