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8月中期

跨文化背景下的家长式领导研究分歧整合与展望/涂玉龙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涂玉龙 日期:2018-08-31 10:19:46
这些问题做出解释和为未来的跨文化家长式领导研究找到线索,同时也为我国家长式领导在国际背景下提升领导效能提供借鉴。
  一、家长式领导的理论发展
  (一)家长式领导的文化基础
  家长式领导的提出来自华人企业的质性研究,Silin基于多年的观察和对我国台湾地区许多私营企业的大量访谈发现,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主的领导概念和行为方式与西方存在很大不同,表现出教诲式、道德领导、集中权威、与下属保持社会距离、密切关注和执行控制等特点。Redding通过访谈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72家的华人企业主,发现华人的经济发展与经营方式具有一种特殊面貌,其中父权主义为重要因素。之后Westwood提出了家长式首脑领导模式,认为华人文化强调家族主义、服从权威并重视责任与义务等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所重视的个人主义、平权主义、普遍主义与社会正义很不相同,因此,其以首脑的概念来形容华人企业组织中的领导形态。Farh和Cheng正式提出家长式领导三元模式概念,并正式定义家长式领导为:在一种人治的氛围下,显现出严明的纪律与权威、父亲般的仁慈及道德廉洁性的领导方式,包含威权、仁慈及道德三个重要面向,完备了理论架构。接着郑伯埙等人开发了威权、仁慈和道德三位一体的家长式领导量表,并显示了较好的信效度,开启了家长式领导的实证研究。
  1.威权领导。Farh和Cheng认为,威权领导产生于传统的儒家和法家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父子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父亲对他的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合法性。同时,控制和政治操纵的概念在法家思想中得到高度重视,之后不断强调和发展。因此,威权的领导方式被鼓励,以使领导者保持强有力的权威,而下属具有服从的义务。
  2.仁慈领导。仁慈领导的文化根源于儒家“礼”的五种基本关系中的互惠规范。在理想情况下,根据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父亲应仁慈地对待他的孩子,而孩子应该尊敬和孝顺他们的父亲。上级的仁爱会使下级产生债务,从而促使他们努力地报答他们的上级。这种互惠关系可能来自真正的感激、个人忠诚或者服从上级的要求,甚至超越了服从上级的要求。
  3.道德领导。道德领导是指领导者必须表现出高水平的个人操守或修养,要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行,以赢得下属的认同、景仰和效仿,成为员工所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由于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法治精神的缺失,使得对官员的约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来自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华人领导者必须具备品德修养正是这一传统的体现,也使得华人社会对领导者的品德有很高的期望。
  (二)西方的家长式管理和家长式领导
  早在80多年前,人类关系运动就表明,如果管理者关注的是员工而不是机械,工人们就会变得更有满足感,更有动力。这些早期兴起于西方的行为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应该是家长式的,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工作团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在韦伯早期的作品中,他把家长式的管理理念概化为一种合法的权威,在经济和社会中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合法统治:传统的、有魅力的和官僚的。传统的统治形式是由父权和孝道领导的,家长式的领导方式依赖于个人对领导者的忠诚和服从。根据韦伯的说法,传统的父权权威起源于父系的家庭中。Padavic和Earnest认为,家长式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