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7月中期

现代公共空间建构中政府官员的角色探析/孟耕合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孟耕合 日期:2018-07-10 11:20:08
在于:我们好像是与其他人生活在共同体里,我们向这些人交流我们的思想,正如他们向我们交流他们的思想。”[5]政治自由不仅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和理念价值追求,也与人存在的意义相关,体现了人的尊严。阿伦特认为,终身栖身于私人生活领域,以生命的新陈代谢为终极人生意义的人是懦弱的,他们不敢承担责任进入公共领域与世界周旋。她指出,人应超越生命的必然性,从事崇高而有尊严的公共政治活动。
  三是弘扬和倡导公共理性。公共空间的运行有赖于公共理性作为保障。在公共实践活动中,政治自由要通过言论和行动体现,而自由讨论不能缺少公共交往理性。哈贝马斯认为,形成公共空间的是既具个体权利意识,又热心公共事务的理性自律个体。理性公共空间的代表人物罗尔斯也重视公共理性的作用,他认为公共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他们的理性的目标是公共的善,此乃政治正义观念对社会之基本制度结构的要求所在,也是这些制度所服务的目标和目的所在”[6]。哈贝马斯和罗尔斯对公共理性的认知,其实都是对康德公共理性概念的继承和发展,将其作为公民具备的一种理性推理能力。但问题是,反观现实的民众言论,很难确保他们的每一个意愿都是秉持理性的表达。不得不指出,将公共理性设定为人类普遍具有的做法有些过于理想化。马克思认为,康德的公共理性只具有形式的普遍性而不具有本质和实践意义上的普遍性。现代政治学也对“理性人假设”的方法论弊端做了诸多揭示,比如,出于自我保全或自我发展的个体理性,会在公共空间呈现出虚无主义、政治冷漠和政治犬儒主义的表现。出于现实的考量,我们应将公共理性视为后天教育培养的目标和结果,并兼顾、把握好公共理性与个体理性的关系。公益的公共理性并不与个体理性相排斥和冲突。相反,公共理性是尊重个体差异的理性,也是尊重个体理性的理性。公共理性有赖于个体理性的认同才能实现,并且它的形成也有赖于个体理性的培育。同时,个体理性也有赖于公共理性的价值导向予以提升。如此,公共空间才能在体现政治自由作为人存在意义的同时,规避积极自由所可能引发的极权主义后果,以及消极自由引发的回避公共政治的危害。
  三、政府官员建构公共空间的角色定位和路径选择
  政府官员作为具体的治理者,是建构、优化公共空间的“关键少数”,为优化治理效果,政府官员必须首先明确自身在建构公共空间中的角色和职责,科学定位角色,强化角色意识。概括来说,政府官员在公共空间的建构、优化中应注重“六个角色”的担当。
  一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规划者。政府官员是政府事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主导者,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超强的前瞻意识,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始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公民参与政治的状况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员要准确把握本地区的现状,做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组织规划,优化布局、科学安排,并适时做出结构性调整、战略性重组。
  二是政府政策导向的坚定引领者。依据国情,我国公共空间在现阶段的运行是采取“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的模式,政府官员的行政意识和治理行为会直接影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