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4月中期

反贫困文化建构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李 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华 日期:2018-06-06 17:49:56
无暇关注。
  扶贫主体对文化扶贫的重视与认识不足,贫困主体更是深陷贫困文化的束缚之中。调研发现,一些贫困者脱贫意识非常差,个别人甚至将扶贫看作包村干部的事情,接受扶贫措施和帮助不是源自内心的“我要脱贫”,而是因为上面“要我脱贫”——扶贫干部有任务,完不成的话上头找包村干部,意识不到是包村干部在帮其脱贫致富,自己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如一个会开拖拉机的贫困人员宁肯在家闲着领低保,也因嫌累而不肯干村里给的一天80元报酬的开拖拉机的活。与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进行访谈,得知扶贫主体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也做不通。但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贫困者这种慵懒散的生活习性的养成,以及对经济扶贫手段和方法的挑三拣四更说明了文化扶贫的重要性。遗憾的是,很多第一书记没有进一步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做思想工作,或者说没有找到和运用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使贫困户摆脱落后贫困文化束缚,那就没法改变他们经济收入上的贫困。
  在这一点上,该区P村一个厨师免费培训的文化扶贫活动更加说明问题。该区扶贫办与P村所辖街道办事处以及P村第一书记共同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厨艺学习培训活动,聘请的高级烹饪技师每天晚上到村里进行授课,但活动期间,真正到场学习的贫困人员并不多。有的贫困户反映这个技术不好学,厨师工资也不高,有的现场看后觉得当厨师没意思,起早贪黑的。对于这样一个很好的技能培训机会,贫困群体反应冷淡、不愿学、不想学、不想改变自身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与扶贫人员“费了好大劲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的困惑、不解甚至怨气的“对接”矛盾暴露无遗。
  一方面,贫困者思想固化、习惯于既有的思维定式,以及价值取向的文化贫困限制了扶贫和脱贫,所以需要文化扶贫以改变贫困群体的精神状态与文化价值观为主要抓手;另一方面,扶贫人员在文化扶贫的认知与作为上存在差距与不足,没有以适当的途径与方式来构建扶贫文化。以上述烹饪培训的文化扶贫活动为例,首先在内容和时间选择上与贫困户的认知有偏差,个别贫困户认为自身连吃饭都有问题,从而对这些讲究的食材与烹饪要求和技巧有抵触情绪。有位老农说以前从未见过这些东西,怎么学得会;而时间的安排上,也没有考虑到很多贫困人口基本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晚上基本不愿参加活动的情况。
  考虑不周也好、安排疏漏也罢,这些细节问题说明,文化扶贫的重要性在扶贫主体思想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扶贫具有长期性、根本性,而这些都考验着文化扶贫主体的智慧。
  (二)文化扶贫的形式与内容不足以推动脱贫文化的内生
  当前文化扶贫的主要形式与内容仍然是“办实事、搞工程”。例如,N市连续三年文化扶贫方案的核心内容都是:规划实施六件实事,为贫困村购置文化设备,补助贫困村文化大院建设,建设数字阅览室站点,送文化演出,支持贫困村举办文化活动,为贫困村配备音箱设备,并建设九项工程(公共文化、非遗传承、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人才、乡村儒学、艺术创作、市场服务、国际合作)。这些内容和形式安排在体现出浓厚的政府主办和主导的色彩的同时,也压缩和挤占了贫困群体参与其中的空间,以及可以用于贫困群体自发进行文化活动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