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4月中期

反贫困文化建构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李 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华 日期:2018-06-06 17:49:56
程,然后才是一个物化的过程,从贫困文化向反贫困文化的转变是文化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贫困问题是涉及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社会公平以及教育、健康等多个复杂因素的综合社会问题。改变贫穷落后的关键在于以反贫困文化来培养和促进贫困主体的自身努力,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来利用社会外界扶贫助贫的机会,实现收入、文化、精神、能力、地位等各方面的脱贫。习近平指出,“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靠的是内生动力。要使地方稳定地走上致富之路,还需要建树‘源头治贫’的理念”,而源头治贫的重要抓手就是进行文化扶贫并实现反贫困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贫困地区文化。
  文化扶贫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与发展的状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对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文化扶贫的政策措施起到了参考作用。例如,文化扶贫首先要改变贫困文化“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励贫困主体的脱贫意志,提高贫困主体的文化素质,使其发自内心地得到文化扶贫的获得感和充实感,进而内化为自强不息的脱贫动力。在扶贫的途径上,要以驻村帮扶干部为依托,将先进文化的理念,先进、实用的脱贫致富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贫困群众;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应自上而下派送文化,通过“模范带头人”的典型带动作用,激发群众内在活力;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破贫困文化固有的平衡与封闭状态。加强文化扶贫与教育、就业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将文化扶贫输入转变为经济和物质的内生发展力,让贫困群体依靠自身资本和能力的开发走上脱贫之路。[3]
  但是,如何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反贫困文化的理论建构与发挥实现反贫困文化的手段与目的两个功能紧密结合,需要学术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以山东N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参与、观察、纪录、描述来搜集数据,对反贫困文化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文化扶贫中的供给侧改革提出建议。
  三、文化扶贫若干问题分析
  (一)文化扶贫主体的认知与努力尚不足以改变贫困文化的影响
  调查是对山东N市的60个村庄的扶贫攻坚第一书记典型发言材料进行分析,对材料汇报中有关文化扶贫的做法提取归纳。
  不难发现,文化扶贫基本属于攻坚扶贫的副业,除去第一书记在开展经济扶贫工作中必做的进村入户、与贫困户谈心交流,并做一些必备的扶贫政策宣传外,只有不到1/3的贫困村开展了实际意义上的文化扶贫工作,而且文化扶贫对经济扶贫的能动以及教化作用并没有在汇报材料中体现出来。
  在与该市Q区扶贫办、乡镇、街道办的扶贫管理人员以及多个村庄的联带扶贫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的访谈调研中发现,扶贫办、街道办关注的是经济与项目的引进投入以及贫困户的脱贫收入问题,文化脱贫的任务目标是放在次要位置的。很多第一书记同样持此态度,没有为脱贫文化建构做出努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是,驻村帮扶以年为单位且脱贫指标以年为考核期的现状造成扶贫看重容易立竿见影的短平快的经济扶贫项目,注重眼前利益和工作业绩,扶贫工作普遍重经济、轻文化,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内容,而对文化扶贫则无心关注或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