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4月中期

党内非制度化行为及消解思路探析/魏嘉琪 孟宪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魏嘉琪 孟宪平 日期:2018-06-06 17:23:36
乱正常社会生态的运行秩序,迫使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及基本人权日益失衡,社会生态作为政治生态的衍生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化。“思想的疏离和价值的偏移造成了精神的乖戾和行为的怪异,思想和行为被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刻画的痕迹越来越明显,以至于达到阻隔正常社会交往的程度”[2]。有些党员干部选择远离现实喧嚣,归属内心宁静,这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只是对权利救济感到彻底失望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做法。
  四、党内非制度化行为的消解思路
  党内非制度化行为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污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予以重新审视,及时肃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党的执政地位,铲除党内非制度化行为滋生的温床,防治党内非制度化行为,重塑党的执政权威。
  第一,注重党建理论研究,特别是新时代的党建理论研究。党建理论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应该在历史的记忆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所不容的党内非制度化行为必然会以各种新面孔出现。新时代党建理论研究应顺应历史的需求,接过时代赋予的任务,确立研究重点,强化问题意识,要将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尤其关键的是要在党群和党内关系问题上做深入探索。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党建理论创新提供了方向,要立足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等重大问题。要深入研究党内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出污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病灶”,对党内非制度化行为做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分析现存监督体制的薄弱环节,为党内非制度化行为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实现路径。
  第二,牢固树立党员的理想信念和规矩意识,明晰价值理念,消除党内非制度化行为滋生和繁殖的土壤。“三会一课”与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是加强党内理论和纪律学习的有效路径,在恪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要注重理想信念内容及载体的与时俱进。以党性教育为核心工作,不断吸收新思想,注重发挥新媒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消除处理公私关系中的失范、为民服务中的越位以及自我管控中的懈怠现象。要深入学习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理论与方法,真正掌握唯物史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怎样的党。共产党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意识是理想信念在党的政策和党员思想上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要不忘从党史和党章中寻根守魂、明心立志,只有这样,才能坚守初心、符合宗旨。
  第三,强化党内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提高党内非制度化行为的代价。当前,党内一些制度存在漏洞和缺口,甚至有些制度落后于实践;不少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和作用,为滋生非制度化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条件。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党内法规制度的系统配套和衔接工作,保证各项制度紧密衔接、相互照应,使“有心人”无空可钻、无隙可侵,方可更好地压缩和消弭资源利益分配中的暗箱操作和潜规则行为。在整治党内非制度化行为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点,加快形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