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3月中期

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抓“关键少数”的实施方略/云南省盐津县民主法治创建课题组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云南省盐津县民主法治创建课题组 日期:2018-04-03 16:41:47
所述,抓住“关键少数”的重点在于构建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要注意增强“关键少数”的精神动力,最终构成一个既有重心又有辅助的二元化动力系统。
  二、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抓“关键少数”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关键少数”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战略定位不高
  “关键少数”的重视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保障。但是,从现实来看,领导干部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战略定位并不太高,对此可从思想和制度两个层面去认识。
  1.思想上,对经济建设与民主法治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首先,对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将注意力聚焦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相对忽视了经济发展与民主法治的统一协调,对基层民主法治“通民意、感民心”的意义认识不够,对人民群众需要的变化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认识不够。经过长期积累,潜藏在基层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多变大,这种状态正在日益严重地掣肘经济发展。其次,对民主法治建设在基层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理念、体制、机制缺乏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基层民主法治的现状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民主法治问题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痼疾,如基层民主中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紧张、群众正当的民主需求被忽视等问题,又如基层法治中的执法不规范、群众“信访不信法”、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等现象。
  2.制度上,民主法治绩效在领导干部考核标准中的权重较低。长期以来,轻视民主法治建设的思维定式塑造了“唯GDP”的领导干部考核标准,而后者又强化了这种思维定式。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提出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的论断。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更为注重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平衡,为此不惜暂时放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这显然要求向法治、透明、开放的方向调整政府行为。但是,思维定式和制度惯性的扭转还有待时日。
  当前,民主法治问题已成为一些地方基层治理的隐疾,但这些问题从总量上看一般还没有达到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程度。一方面,领导干部需要加快发展经济以满足上级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实行定期换届制度,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属于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效任务,谁又愿意为后来者做嫁衣呢?因此,维持现状才是地方领导干部的理性选择,民主法治工作就只好靠边站或者放一放了。这样做的后果,从领导干部自身来说是理性的选择,但从整体来看则是“集体的非理性”——民主法治问题迟早会从基层治理的癣疥之疾恶化为心腹之患。
  (二)对“关键少数”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激励不足
  激励是组织通过设置行为规范及配套的奖励性或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激励不够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抓“关键少数”的又一症结。
  1.激励手段不均衡。激励按手段可分为精神性激励和利益性激励,按目的可分为正激励(奖励)和负激励(惩罚)。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