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1月中期

权力距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领导行为研究/李 鹏 李文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鹏 李文慧 日期:2017-12-06 09:35:10
取柔性的冲突处理手法,缩短了权力距离,让社会公众感受到相对平等的权力分配,使市民发泄不满情绪的需求得到满足,重新转向理性维护核心利益。政府根据社会各方的共同意志解决实际问题,有效防止了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扩大,达到了弱化群体性事件风险的效果。
  4.平息期的传统型领导行为。群众集会的当天午后,启东市政府部门的领导行为发生变化,他们让警方采用强制手段拘留部分过激市民,在市民撤出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后封锁周边道路,随后屏蔽整个地区的网络。由于群体性事件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和涟漪效应,极易引发新一轮的风险,因此在平息期,政府通常具有高度集权的需求和手段,以此保证群体性事件的热度消退及损害补偿等。在强制性手段实施的同时,权力距离相比冲突期增大,在满足了社会各方的核心利益诉求后,重新树立起政府权威和公信力,达到收敛群体性事件的效果,最终平和地解决这一群体性事件。
  四、结论及启示
  依据上述对江苏启东“7.28事件”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两方面规律性的结论:一是关于权力距离和集权需求两个维度方面。在一定限度内的低权力距离社会中,由于弱势成员对权力需求的不满足状态较低,因此,为弱势成员的参政议政提供有利的背景条件,有利于群体性事件的弱化;而在一定限度内的高集权需求的社会中,由于政府这一领导者的专制领导行为具有快速度、高效率的特征,因此,有利于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消减和损害补偿。二是关于政府领导行为方面。在一定范围内,传统型的政府领导行为被认为增大了政府和弱势成员间的权力距离,强化了群体性事件的风险,降低了组织绩效;而其他三种政府领导行为分别通过界定弱势成员的身份、满足弱势成员的精神存在感来形成内部激励,提升弱势成员的需求层次,提供资源并帮助他们参与到组织活动中,实现核心的利益诉求,弱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提高组织绩效。这个结论为当前的公共治理、公共参与等理论的合理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述的规律性结论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成立的,而本文对于江苏启东“7.28事件”的分析建立在权变思想的基础之上,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领导行为需要根据情境的变化,完成与权力距离、集权需求的动态匹配。这四种政府领导行为并不一定都要在群体性事件进程中出现,在合适的情境下,选择合适的领导行为,以达到效果的优化。第一,交易型领导行为通过界定弱势成员参与者的角色,鼓励他们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在需要缩短权力距离、适当放权的起因期,能够帮助弱势成员表达意见,做出另弱势成员满意度高、领导者认为执行效果满意的决策,从源头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二,精神型领导行为能够在需要相对缩短权力距离、适当权力集中的酝酿期,帮助政府转换思路,采用对弱势成员内部激励的方式提高双方的满意度,促进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案例中的这一政府领导行为的失效在于没有彻底地实行,双方没有就共同的目标达成一致,因此精神型领导还需要关注领导者和弱势成员的共同目标。第三,变革型领导行为在需要相对增加权力距离、适当放权来调整矛盾的冲突期,关注提升弱势成员的需求层次,防止群体性事件激化。第四,传统型领导行为在需要增加权力距离、适当集中权力的平息期,具有效率高、权威强的特点,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效果较好。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