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1月中期

微观视角下领导者腐败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文晓立 陈春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文晓立 陈春花 日期:2017-12-06 09:22:56
研究将两种类型腐败的决策建构为两个本质不同的社会困境,并从个人内在因素和人际因素两个层面辨析了相关的心理动力机制。
  领导者贪污受贿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拥有专业犯罪知识和资源进行违法活动的中间人。Drugov等(2014)以授权理论为基础,设计了贿赂试验来模拟一般市民和官员之间的小额腐败交易。实验室的数据证实,中间人的存在降低了行贿者和受贿人的道德成本,致使腐败程度明显提高。
  (三)组织因素
  Anders等(2008)指出,从结构论的观点来看,腐败被视为一种社会性约束,是一种被制度化并嵌入到更大的社会结构中的现象。微观视角下影响领导者腐败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有形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系统、无形的组织氛围和文化两个方面。
  Craycar等(2012)基于犯罪情境预防的有关理论指出,组织结构和运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腐败创造了机会,是诱发领导者腐败的重要原因。Jancsics(2014)总结指出,导致领导者腐败的组织系统架构因素主要包括:庞大的组织规模、充足的冗余资源、复杂的组织结构、远离监管的工作活动、频繁的客户互动、较低的股息支付、以薪酬和奖金形式支付的较高的高管薪酬等。在这一研究方向上,Chiara等(2017)近期提出了一个新的委托-代理模型,论证了恰当时点上的事前监管和事后审计对抑制领导者腐败的积极作用。Abbink等(2017)的研究则表明,对自我报告提供奖励可以有效地减少共谋性腐败。
  Ashforth等(2008)强调,不道德的组织氛围和文化不仅鼓励了腐败行为,而且会使腐败在组织内部“合法化”。在这样的组织系统中,好的领导者在履行自己角色时也可能会被动地做出错误的道德选择,因为狭义的角色界定限制了个体信息的可得性、降低了责任感、鼓励了个体对成就目标的狭隘关注,也刺激了腐败的行为动机。Campbell等(2014)通过质性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组织文化通过合理化、社会化和制度化三种机制影响个体腐败的路径,并总结了腐败的组织文化的共性特征。
  六、未来研究展望
  现代工业社会是由各类组织构成的,而腐败无疑会严重损害组织“为社会创造共同财富”的功能和机制,本研究系统梳理总结了影响领导者腐败的多种因素,对组织追踪腐败源头、提升腐败治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展望未来,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还需要在如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研究框架
  从组织领导学的观点来看,腐败是领导者反生产力行为的一种,其必然受到领导者特质、行为因素、领导风格和情境因素等多种变量的影响。借鉴Zaccaro(2012)对领导多级模型的分析,本研究尝试构建了一个综合上述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在这一研究框架中,领导特质作为远端变量与行为因素这一近端变量一起,共同影响领导者腐败行为,领导风格和情境因素则对上述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这一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二)领导特质
  Tuncdogan等(2017)将领导特质划分为生理、心理和背景变量三种类型,并呼吁应更多地探讨与特质密切相关的领导者腐败的有关问题。依照这一研究思路,后续研究可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索其他一些对领导者腐败存在重要影响的个体差异,如生理方面的基因、内分泌和神经学因素等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