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0月中期

循吏文化与当代官德建设/李悦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悦田 日期:2017-12-05 16:49:10
贪不腐即可,官员最大的操守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循吏的“循”就在于有职必履,就是要治事。于成龙文人出身,缉拿盗匪也能够单骑进山,只因为职责所在。其时他已经五十多岁,在岗位上求太平到归乡,恐怕也是可以理解的,可他却能在一天职尽一天责,这种坚持和守望是当代官德建设中最应该借鉴之处。
  (三)官德建设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官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从不同维度进行科学化构建,以促使其机能的正常发挥和保持长时间的持续性。
  首先,官德建设要有最基本的核心认识,就是人民群众是国家政权的根本,官员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领导干部官德培养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负责,提升官德是为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官德建设要树立更丰富的行为伦理。我们不能把官员道德仅仅定义为职业道德,这样就把官员简单等同于政府机构里的零部件。官德一定具有信念化的特征,是个人理想同国家政治价值以及公共道德相结合的精神产品。官员因此要做到对三方面忠诚:对上忠诚于组织,对下忠诚于群众,对自己忠诚于理想信念。官德固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但是不能忽略自我意识规范的作用。传统伦理的道德本位和规范要求对于循吏文化形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代官德建设也要注意行为伦理对官员自律精神形成的影响与作用,在这一方面应投入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再次,官德建设需要适当的培养机制。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人生观,也需要通过官德教育来实现。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对官吏道德的塑造意识,认为朝廷应该主动介入官员素质培养,进行早期干预。现在对官员考核和监督制度的重视已经是普遍意识,然而只强调后期考核和外围监督,不强调前期培养,是否本末倒置值得思考。
  最后,官德建设要设立科学的考察方式。考察机构的设置是必要的,并且机构的地位应该是超然的,机构的权威性来自于其不受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对考察内容的设置要谨慎和理性,不能以宗教式的超道德水准去要求官员,这不符合人类本性,同时也不具有操作性,反而让官员产生抵触和不信任情绪。对官德的考察初衷也应包含对官员的爱护成分,表现在对领导干部成长的关心与帮助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应该被忽略,组织内部自我审查、自我更新的能力应继续发扬和保持。把考察和教育有效地融为一体,更加突出考察的预防性和主动性。
  (四)人民监督对官德形成的影响
  人民是检验官德的最权威代表。古来循吏既要具有法家的缜密思维和儒家的自律精神,最重要的还是能和底层群众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能以百姓为师,从民风民意中领悟道理。领导干部最忌讳同群众离心离德,害怕来自群众的意见和批评,视人民监督为洪水猛兽。于成龙任两江总督之后,深感两江吏治积弊之多,民怨沸腾。为了改善两江官场之风,特撰《亲民官自省六戒》劝谕。
  人民不满意最终引发的是国家层面的问题,这是古代皇权治下官员都深深明白的道理。一个官员在公德和私德上究竟有什么样的表现,是不是只给自己留名声、给自己谋政绩,是不是真正做实事,人民具有最强的洞察力。官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