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0月中期

循吏文化与当代官德建设/李悦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悦田 日期:2017-12-05 16:49:10
往往独断专行,也给其以权谋私创造了机会。与之相反的清流固然标榜风骨,不畏强权,却又容易流于空谈不切实际。同时对于清流的批判还在于对公德与私德关系的理解。张居正有言“宁用循吏,不用清流”,虽然有失偏颇,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即过于注重私德会导致在公事上故步自封、难有作为。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官员由于过于爱惜羽毛而害怕出错,导致错失改革时机,那就是在公德上有亏。
  在现实生活中,官员和干部从来就不是圣人和超人,更不是冷血动物和工作机器。《于清端公政书》就没有回避于成龙面对艰苦工作环境的心理状态,他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常人的脆弱和情感,如他在《治罗自纪并贻友人荆雪涛》中写道:“哀哉!数年一举一动,原非为功名富贵计,止欲生归故里。日食二餐或日食一餐,读书堂上,坐睡堂上,毛头赤脚,无复官长体统。夜晚饮酒一壶,值钱四文,并无小菜,亦不用箸。快读唐诗,写俚语,痛哭流涕,并不知杯内之为酒为泪也。间尝祝告城隍,谓我无亏心事一点,当令我及早还乡。幸得保出性命,回想同寅诸公死亡,无一得脱,鬼神无爽,能不寒心。”
  于成龙将自己的心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他内心也曾有过崩溃和动摇,也不是没有想过退缩,但最后还是选择冷静面对。在当代社会法治规范下,不必过分依赖私德作为公德的支撑条件,尤其是官员的道德更应该以公共生活为适应范围。官德塑造更应该针对官员的职业操守和大局观念,而不是打造自身形象的光辉圣洁。领导干部应该是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双重表率,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二)官德与政治生态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政治生态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他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谈道,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
  前文中提到,于成龙因为在合州期间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升为黄州同知,然而他却因为官环境的变化而感到不适应。同僚生活作风奢侈讲排场,自己的言行显得格格不入,下属和上级都不认可自己的做法,“冷署如冰,下无以为德,上无以为功”,他在黄州任内留下的诗词都有一种颓废之感。
  对官员来讲,条件艰苦、工作繁重未必使斗志消磨,但在一个歪风盛行的环境中可能会让人意志消沉,甚至最后被环境同化,选择同流合污。于成龙仕途历经康熙盛世,又有上司的鼎力支持,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多负面影响。但历史上并没有几人能有幸如他,尤其在王朝统治由盛转衰之时,循吏会更加难以升迁,清正为民之士不得不辞官隐居。长期历史教训说明官德的普遍状态同政治生态是正相关的。
  还有一些官员在德行上似乎没有什么大漏洞,而在实际政务上惫懒拖沓,也就是所谓的“庸官懒政”。庸官懒政在官德考察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和迟滞性,不同于贪腐之类明显败坏官德的行为,“太平官”造成的危害可能要在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政治生态的底线不能低到不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