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9月中期

政治文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治象征的塑造、实体与规制/周光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光俊 日期:2017-10-16 09:47:45
定,在延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的党旗。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借鉴其他国家主要是苏联和总结自身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发行人民币、起草宪法、制定国旗国徽等,建构了一系列政治标志。这些政治标志的诞生有效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强化了对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大规模有效开展政治权力实践提供了心理准备;同时,这些标志更有效区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与国民党及其政权,赢得了民众的认可。
  (二)特定的政治场所
  特定的政治场所指的是具有一定政治象征意义的场所,能够反映政权特色的活动场所,如天安门、北戴河、北京、延安、中南海等。特定的政治场所之所以能够彰显象征意义,因为特定的政治场所就是微型的剧场,不同的政治人物在特定的场所提供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演绎基于政治场所的政治权力表达。没有特定的政治场所,角色难以为继,权力表达没有平台,象征意义的演绎就难以实现。
  长征结束后,由于一致对外抗击日本入侵的局势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趋于平稳,到达延安的中共中央开始系统性地反思建党以来的各种问题,同时,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领导地位。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实际上的政治贡献,延安成为了革命圣地,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场所诞生了。延安的革命领导地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凸显,成为了有志青年心向往之的地方,并经由斯诺等国外友人的宣传而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代表性标志。新中国成立之后,进驻北京的中共中央开始有时间和能力进行政治象征的塑造工作,这突出表现在对北京城的改造中,尤其是对天安门的改造中。天安门是进入皇家紫禁城的要冲,是皇权统治威严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自辛亥革命以来,政权走马灯式地变换,天安门在政治斗争中并未成为争夺的焦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将天安门广场从皇权的象征改造成人民的场所和开放的场所,以天安门为中轴线开始大规模地改造北京城。天安门及其广场周边被彻底改造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的象征。以延安、天安门为代表的政治场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并在不断的宣传中成为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作品”,成为党和国家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三)特定的政治仪式
  特定的政治仪式指的是通过政治祭祀、典礼、集会等方式,向社会传达特定的政治秩序与权威,提供作为集体的“我们”与“他者”的对话方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漫长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仪式政治。从最初的没有固定开会周期的党代表大会到五年一次,从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英勇军人到为之建立革命历史纪念碑并固定祭祀,从没有勋章、奖章等荣典仪式到固定举行授衔授勋荣誉称号仪式,政治仪式逐步渗透到基层,将官方的权力话语体系成功地通过仪式展示给民众,并通过选择性激励为之设立固定的可追求的荣誉和代表空间,成功地将民众固定在自身的权力空间中。“仪式作为象征性的行为与活动,不仅是表达性的,而且是建构性的;它不仅可以展示观念的、心智的内在逻辑,也可以是展现和建构权威的权力技术。”[1]仪式的表达与建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的“入戏”程度,也就是民众是否进入仪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