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7月中期

能力贫困治理与民族地区农村人的全面发展探讨/甘灿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甘灿业 日期:2017-08-01 18:43:16
、少、边、穷”地区,贫困、闭塞、无助的生活塑造了他们特有的贫困文化,面临着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的双重冲击,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消失。因而,要想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物质贫困,就必须再造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理念和意识,先让其摆脱精神贫困。在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理念和意识再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与贫困人口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机会进行再造。政府应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贫困治理意识,在社会教育、社会医疗等方面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改变贫困人口依赖、逃避的心理,鼓励有能力的贫困人口参加技术培训,获取劳动技能,增强自信心。与此同时,政府还应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引导和开发,积极引入银行的小额贷款项目,鼓励贫困地区成立合作社,促进贫困人口之间的互助,为贫困人口的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
  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不仅直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获取收入并摆脱收入贫困的能力。教育和医疗保障越普及,则越有可能使那些贫穷的人得到更好的机会去克服贫困。同时,贫困人口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僵化使得他们处于受损害的边缘境地,十分需要具有防护性功能的社会保障机制来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和减压阀,以防止贫困人口进一步地遭受更加深重的痛苦。因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过程中,应加强贫困人口的防护性社会保障的制度性安排,完善贫困人口的失业救济和收入补助,还应为贫困人口提供可增加收入的公共就业项目。另外,“国家和社会通过提供防护性的社会保障机制对于增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是一种支持性的作用,而不是提供制成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方面,应将社会保障机制看作是对于贫困者的“输血”,只有恢复和增强贫困者自身摆脱贫困的“造血”能力,才能够使他们最终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肖文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7(5):42-49.
  [2]吕红平.对我国阶段城市贫困问题的初步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2-76.
  [3]宋宪萍,张剑军.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反贫困对策构建[J].海南大学学报(人丈社会科学版),2010(1):69-73.
  [4]方黎明,张秀兰.中国农村扶贫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考察[J].财经研究,2007(12):47-57.
  [5]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88-202.
  [6]让?德雷兹,阿马蒂亚?森.饥饿与公共行为[M].苏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王海明,李小云.贫困研究的历史脉络与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51.
  [9]汪辉平,王增涛,马鹏程.农村地区因病致贫情况分析与思考——基于西部9省市1214个因病致贫户的调查数据[J].经济学家,2016(10):71-81.
  [10]徐雅丽,李亚青,吴联灿.新型农村合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