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7月中期

能力贫困治理与民族地区农村人的全面发展探讨/甘灿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甘灿业 日期:2017-08-01 18:43:16
业所带来的除了收入减少,还会导致人们遭受心理伤害,失去工作动机、技能和自信心,身心失调,发病率提高,扰乱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强化社会排斥等,进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
  (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教育能力的贫困
  教育是可行能力的重要内容,森认为教育越普及,那些本来是穷人的人则越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去克服贫困。同时,教育属于人力资本的范畴,它可以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劳动生产能力,增强受教育者的软实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受教育者的视野和思想,进而有助于增加收入和减少贫困。另外,发展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在政府的各种投资中,教育投资的扶贫效应是最显著的,然而,时下农村存在新的读书无用论,而以往农村社会素有的“鲤鱼跳龙门”的文化观念不复存在。加之,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集中,曾经是村落文化中心的乡村学校被大量拆并,而教育资源向城镇的移动代表着其与那些贫困的个人或家庭的距离进一步拉大,贫困人口获取教育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教育资源的外迁使得本来具有传统文化的村落沦为文化的荒漠,更加剧了农村贫困人口精神的闭塞和思想的僵化。另外,撤点并校还导致家庭教育费用成倍增加,由于孩子离开了父母,离开从小生长的乡村,极易淡化其对家庭、家乡的认同。[11]另外,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是在文化素养、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应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然而,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存在教育培训资源缺乏整合、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大多依赖于政府进行实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等多个部门都会设定用于农民培训教育的专项经费,即不同部门拥有各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职责,导致项目设置存在明显交叉,资金使用的合力效应不甚明显。一些农民并未意识到农村成人教育与改善自身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紧密联系,很少有农民自觉愿意参与,导致政府不得不拿出部分预算进行补贴,以提高农民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但在实践中却出现部分农民为补贴而参加活动的现象,严重背离了开展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初衷。同时,在培训项目设置方面,过度注重传统的家政服务以及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培训工作层次较低,难以真正提高贫困人口的外出务工能力。
  三、消除能力贫困与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造成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以及发展机会的缺乏,而造成能力丧失的原因除了收入不足,农民的健康生存、社会认知、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也是重要因素。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必须构建贫困者、政府、村社、社会等多主体治理机制,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投资,将单纯物质性援助的“输血式”扶贫逐步转化为以培育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造血式”扶贫,全方位地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达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的目的。
  (一)构建多元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