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2月中期

后发赶超中信访前置介入的制度预警与流变防范/刘振勇 李玉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振勇 李玉华 日期:2017-03-16 11:49:04
  【摘  要】跨越发展决定了利益格局的快速变化,不免引发矛盾摩擦和冲突加剧,致使群众利益受损,这就决定了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与冲突的发生。然而风险防治的信访前置介入机制在一些地区发生了虚置与流变,使得区域后发赶超战略增添了更多的变数。预警机制失之于松软、虚设。信访前置介入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全公开化,权力清单及问责制度的切实执行,法治社会建设力度的再加大,风清气正环境的大力构建等,将极大助力风险预警机制的流变防范,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的超常规发展。
  【关 键 词】后发赶超;信访前置;风险预警;流变防范
  【作者简介】刘振勇(1967— ),男,遵义师范学院地方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法治与政治文明;李玉华(1948— ),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廉政与政治文明。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网上信访救济的制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GZYB52);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网上受理和接触的信访制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遵师BS[2014]35号)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7)05-0016-04
 
  在中国,后发赶超战略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设计与推进,不免使得行政人焦虑、过激、失范,救济诉求与化释风险的民意表达与整合机制就显得分外迫切与重要。
  信访前置,就是将信访工作的阵地迁移到决策环节,在公共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而非事后的信访纠错和救济,从源头上化解和防范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1]也就是说,信访前置介入不再是事发后的受理、纠错和救济,不再是“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的后台处理,而是走向前台进行“未病先防”的超前布局,通过对规划、决策、项目落地前社情民意的收集、整理、上传、主导或参与,防患于未然,把矛盾与问题消解在萌芽或潜伏状态,极大消除信访问题发生的可能。
  一、信访前置介入及其特质
  信访前置介入是信访工作向规划、项目、事端之前延伸,了解民情、征集意见、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化解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体系,与原来的信访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制度构建的目的来看,信访前置介入已经转向风险的预警与防范,属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制度的根本来说,信访前置介入是就群众对规划、政策、事项的反应,对其满足感、幸福感、满意度,以及不满、委屈、愤懑信息的收集、纾解、整理与上传,以便于科学决策、政策设计、项目完善,是为了减少疏忽、过失、差错的超前设计与布置,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工作方法来说,信访前置介入是典型的走基层、听民声、观民情、察民心,放心头、坐炕头、进地头,真正“顶天立地”的察民情、传民声,助益良好政策的制定,推动大项目顺利落实。从信息类型来看,信访前置介入是就群众对规划、政策、事项的超前反应,是对自我利益受助的超前观照,总体上规避了事后的求决信访、涉法涉诉信访,是对民意反映与诉求的积极引导和潜在风险的超前释放。
  二、信访前置介入的价值或功能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