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2月中期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的地级市治理:挑战、困境与策略/黄 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 超 日期:2017-01-22 17:01:42
区经济思维,打破行政界限,在市与县之间构筑伙伴关系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建立伙伴型市县关系,会大大促进地级市的良性发展。而如何建立市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当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市县双方树立合作共治的治理理念,摒弃非我即你的零和博弈。作为区域中心的地级市应该发挥对周边地县区的辐射和协调作用,而各县也要积极配合地级市做好跨区域的公共事务。二是拓宽视野,寻求共同利益。市县一方的独自发展都不是最优的路径选择,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过程中乃至之后,地级市仍需要县的物资、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持,而县也需要地级市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补充。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互补性使得双方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最好效果。三是建立制度化的合作机制。以相对确切的制度化机制来保障伙伴型的市县关系更加规范、稳固和持久。
  (四)政策层面:政策适度倾斜,合理维护地级市利益
  目前,地级市之所以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态度消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级市利益在流失的同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但这又无法避免,因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本来就是对市县之间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那么必然存在利益得失。而为了顺利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笔者认为,应该从政策层面出发,适度向地级市倾斜,合理维护地级市利益,以提高其改革的积极性。一是可利用财政补贴、专业指导、法令规范等政策性工具,因为这些政策工具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其可以在坚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对地级市有需要利益补偿的地方,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以减少改革阻力。二是特别注重利用扶持性政策,通过政策优惠,调动政策对象贯彻执行的积极性,以推动某些领域的改革,或促进某些领域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由于隐含政策租金,地方政府贯彻执行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地级市更易于接受。为此,中央政府可以将一些扶持性政策更多地倾斜于地级市,从而转变其对改革的消极态度。
 
  参考文献:
  [1]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竞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2]李兆友,陈亮.从“市管县”体制到“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一个文献综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2-56.
  [3]张志红.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13.
  [4]王沪宁.行政生态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24.
  [5]潘福能.“省直管县”与地级市发展的对策[J].行政与法,2010(2):5-7.
  [6]袁政.我国新一轮市管县体制改革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0-28.
  [7]曾凡军.GDP崇拜、压力型体制与整体性治理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6):100-103.
  [8]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6-34.
  [9]韩艺.省直管县改革进程中的市县关系——嬗变、困境与优化[J].北京社会科学,2015(5):73-79.
  (图表详见杂志)
 
  责任编辑 宋艳粉  
  E-mail:ldkxsyf@163.com  
  电  话:0371 -  63910574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