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减负“越减越负”的怪象及其破解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芳名 日期:2019-11-06 09:00:55
  【摘  要】基层减负过程中不乏精简了文件却提高了标准、精简了会议却提高了频次、精简了调研却增加了名目、精简了惯例却增添了新规等现象,以至于基层人员抱怨“越减越负”。究其根本,在于减负问题累积而成,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形式解决形式,注定“减效”难成而“创形”不止;以“自上而下”的惯性思维,难以厘清基层属地的权与责;在“多头领导”体制弊端下,事多人少终难有效缓解“苦”“累”。要想真正减负,就需要先减“重”,以时间留白来缓解“重负”,以空间留白来缓解“重压”,以管理留白来缓解“重虑”,以情感留白来缓解“重忧”。
  【关 键 词】基层减负;形式主义;属地原则;权责划分
  【作者简介】周芳名(1985— ),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实证研究、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基层政府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21-0015-03

 

  为缓解基层人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群众事务,全国多省纷纷响应中央减负精神,出台文件为基层减负,无论是会议文件还是指示考察都明显缩减。看似认知清、决心强、力度大,但基层一线仍不乏苦不堪言的连轴转和留痕现象,基层人员也并未真正感觉到减负之后的轻松与相对自主,部分基层干部甚至抱怨,减负口号之下所带来的反而是形式更多样、隐蔽性更强的“创新型”指示与要求、考察与调研,引致“越减越负”的怪象。这无疑加剧了基层人员的负担和压力,且言行相左的结果更易招致反感与抵触情绪,造成了更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抓实效、减形式而破解“越减越负”的怪象,成为不可忽视的新挑战。

  一、减负口号下基层事务明减暗增的常见表现
  (一)精简了文件却提高了标准
  应该承认,基层工作不仅杂且难,而且繁且碎,在政出多门的传统机制体制下极容易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加之行为结果往往直接为民众所感知,更强调时间上的高效、紧凑。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基层人员常常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处理众多事务,连轴转自然就成为常态。减负的本意正是在于通过减少面子工程、形式主义而压缩无关紧要的事务,使基层人员的工作任务稍微缓解、时间空间相对充裕。但部分领导者表面精简文件数量、指令传达,实则在有限的政策要求中提出更高标准,以扩充目标的涵盖层面而形成明减实增的效果。此时,基层人员不仅无法因为文件的量的减少而稍感轻松,反而会在实际的加压下更加劳累。
  (二)精简了会议却提高了频次
  最为基层所反感的行为之一就是“以会议落实会议”[1],减负所希望实现的正是对“精于会议而虚于行动”行为的治理,以释放基层人员的时间空间,使其更专心于具体的工作任务。但部分领导干部虽压缩了会议时间却提升了开会频次,看似每次的精神传达、指示强调只有很短时间,但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处处干预、时时“指导”,稍有意见想法则必须通过会议及时传达,导致基层人员仍然忙于“指示”而难有自我思考决策的空间。
  (三)精简了调研却增加了名目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