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对改革进行的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解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李以所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以所 日期:2024-11-04 10:26:46
当地“收手”,才能真正提升市场效率,释放企业的活力。政府所采取的调控行为和改革举措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种没有根据、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和变形走样的“层层加码”现象绝不可以再发生和出现。市场主体只有在受到法律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才会被真正激发出充分应对市场挑战的干劲和勇气。[29]这种创造财富的意愿和动机,亦当属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得活”和“管得住”在本质上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并列关系,其中,“放得活”是首要的,只有在“放得活”的基础上、在有必要性的前提下,才需要政府的“管得住”。这里的“管得住”,实质上就是要求公共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拥有高效的管理能力和科学的治理水平。举凡有人民群众呼吁有人“主持正义”的地方,他们都不能缺位;举凡有民间力量不能协调和维护的公共利益受损,他们都得依法合规地适时出手。显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质上就是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的作用。政策制定的初衷和目标总是好的,政策执行的效果却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具体作为。因此,辩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其核心还是要首先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混乱局面,更不会造成风险叠加、积重难返的困难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强调“放得活”并非放任市场和资本野蛮生长、无序发展、肆意扩张、漠视责任、速兴速衰。面对这些乱象,政府必须具有强大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才能防范和化解各种“灰犀牛”和“黑天鹅”现象,才能使那些守法遵纪、有市场竞争力的好企业得到健康成长,涌现出不可计数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牛羚企业”“瞪羚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到那个时候,中国式的政府监管将成为实现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开创性样板和标杆。
  五、结束语:破除僵化,拥抱开明
  僵化总会和封闭联系在一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改革和开放。对客观事物的新发展熟视无睹,对现实世界的新变化无动于衷,做事凭经验、随习惯、循旧制、遵成例,乃至于在思想认识上目光短浅、视野狭窄、故步自封、保守落后,概括起来就是僵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义,都在于破除僵化。改革之初,海外主流媒体常将倡导改革开放国策的领导干部群体称为“体制内的开明派”,即为此意。在政治学意义上,开明又多与灵活、弹性密切相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自愿”“自主”“允许”“弹性”等带有开明色彩的词语多次出现,这充分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柔韧性、灵活性和人民性。
  比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稳妥有序地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 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 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 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