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的出场语境、理论内涵与时代意蕴/李昊灿 李 妍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昊灿 李 妍 日期:2024-05-10 11:43:55
推动世界交往与重塑国际秩序的建设性方案,不仅有利于超越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明隔阂,回应文明发展的诉求,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世界多元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格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因此,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应积极遵循平等互尊的原则,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文明的互学互鉴中加深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理解与认同,摒弃文明壁垒和价值鸿沟,突破霸权主义和零和博弈,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交往格局,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重大挑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44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70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0.
  [5]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16.
  [6]黄卫星.审美价值观的传播与建构:当代美育中的对话与交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9-260.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70.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04.
  [10]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56.
  [11]刘泓.文明互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J].人民论坛,2019(21):35-37.
  [12]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5):6-8.
  [13]李庚香.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领导科学,2024(1):4-30.
 
  责任编辑 史雪莹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