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的出场语境、理论内涵与时代意蕴/李昊灿 李 妍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昊灿 李 妍
日期:2024-05-10 11:43:55
同国家和民族文明如何发展三个角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提出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时代命题,实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设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突出强调了文明作为世界性交往的重大意义,不仅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隔阂,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文明交流互鉴是破解“中心—边缘”困境的应然之举
文明冲突论的代表人物亨廷顿认为,“冷战所造成的人类分裂已经结束,但种族、宗教和文明所造成的人类更根本的分裂仍然存在,而且产生着大量新的冲突”[10],究其根源正是社会和文化方面存在的根本差异。虽然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发展模式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存在差异并不意味着存在冲突。文明冲突并不是纯粹的文化现象,其背后隐含的是各国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各国政治力量的博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心)凭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所谓“普世价值”强推给发展中国家(边缘),以西方文明话语霸权施行以西方价值观为风向标的单边主义文化战略,将一元的、单向的价值观导向渗透于政治层面,自我标榜文明优越。这种“中心—边缘”的固化思维不仅极大地弱化和消解其他各国和民族文明的存在价值,也无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违背世界合作共赢的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这就要求世界各国超越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明的狭隘理解,达成文明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增进各文明主体间平等交流、互相倾听、互相借鉴的文明对话。因此,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的提出不仅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回应,更是对世界秩序重建的理性思考,不仅意味着“中心—边缘”思维框架的破解和多极主体的崛起,也意味着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人类生存状态的逐渐生成。
(三)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面对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世界诸国之间的各种摩擦此起彼伏,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团结合作才是国际社会应对挑战的唯一选择。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可谓是助力世界和平发展的一剂良方,“‘文明互鉴’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全球治理实践出发,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作为新的历史起点,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做出的中国判断”[11]。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中国传统文化典故,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明交往的思想智慧,也饱含着对人类文明交往的现实思考。文明交流互鉴观作为为世界文明交往提供的中国方案,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内在特征,也集中展现了世界“和而不同”“睦邻友邦”的共生之道,更传递了中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不懈追求和积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立场与愿景。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理性地看待和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特色和差异,实现各文明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