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六观”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探析/张山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山杉
日期:2024-01-09 10:35:32
的误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等于“零开发、零利用”,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在利用与反馈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现代化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建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需要“绿水青山”,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更加需要。“两山理论”的践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开辟出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人的主观需求与自然界客观实际相匹配、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当下发展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化生态之路。
(二)路径创新:以“源头治理”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片面发展逻辑
纵观人类现代化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现代化每前进一步,大自然便倒退一步”,现代化的进步和生态环境的衰退竟成正比。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先发国家在资本驱动下通过透支自然以求快速发展,导致国内国际环境危机频发,陷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先污染后治理”是发展路径上的逻辑颠倒,更是一条事倍功半的“回头路”,且诸多永久性生态创伤、不可逆的环境损害以及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的灭绝,将难以得到修复。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最终将会导致人类现代化文明走向枯萎与终结。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在现代化发展路径上实现了逻辑上的转换与矫正,以源头防范治理的方式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践行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有机统一。换言之,即做大生态保护的分母、降低破坏污染的分子。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系统谋划源头治理,持续改善生态质量,致力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速度和质量间坚持“以质取速”、在短期高速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间坚持“泽及未来”。这要求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坚决摒弃“寅吃卯粮”与“揠苗助长”的片面发展观,矢志不渝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础性、长久性工程加以对待。除此之外,“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切实保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在西方现代化国家,“资本的利润率与积累率越高,间接导致的污染率就越大”[14]。而对于污染问题的处理方法,则是不停地转移污染。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秉持“中国—世界”的逻辑统一,既有有形的边界,也存在着无形的边界,既蕴含着本国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彰显着强烈的大国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精神,始终将全人类生态文明视作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所蕴含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已然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新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