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以“化”考析: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逻辑理路/孙圣虎 周天楠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孙圣虎 周天楠 日期:2023-04-19 16:40:31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内在统一的体系、人民性和实践性相互包含的系统、开放性和时代性紧密联系的整体。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能动地驱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创新,推动着民族精神“化”马克思主义的进程,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底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色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底蕴的中心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扬弃和彼此成就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运用来完成现代性的嬗变,同样,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通过中国化的进程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完成进步性和发展性的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相似的理念和逻辑,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根本原因。立足于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弘扬与发展的同时,主动在理论溯源中寻找能使二者相互发生碰撞、对话和交融的理念和逻辑,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同时,使之具备民族性的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从认识领域看,使马克思主义具备民族性的特征,其实就是用中国话讲好马克思主义。用中国话讲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体现,更是以民族底蕴“化”马克思主义的目标遵循。用中国话讲好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从单纯翻译到全面阐释的升华过程,二者既是历史递进的,也是相互影响的,皆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陈望道同志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观点更为直接和更为清晰地带到了以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中,并产生了巨大的理论影响力。用中国话讲好马克思主义,这里的“中国话”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7]。毛泽东同志在经典论述和文章中所用的“中国话”,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又以本土化、接地气的朴实文风作为表现形式。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话讲好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不断得以民族化、本土化,才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团结前进的思想伟力、动力源泉。
  三、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化”时代的目标向度
  马克思主义“化”时代中的“化”字,更多地意味着影响和改造。与时俱进地创新马克思主义,使之符合历史演进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现实需要,不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自觉的价值逻辑。立足于中国新时代、世界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化的”逐渐转化为“时代化的”,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化”时代。
  (一)“化”世界:马克思主义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化”时代的内在驱动力源于其本身就是致力于“化”世界的科学真理,遵循致力于改造世界的实践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实际上,而且对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