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以“化”考析: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逻辑理路/孙圣虎 周天楠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孙圣虎 周天楠 日期:2023-04-19 16:40:31
  第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实际成果推动现代化建设,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性,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原则,以此为基础的实践路径和实践理念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是崭新的和进步的,是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的,是符合历史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从指导思想发挥引领作用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历史进程,同时又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社会革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个性化、特色化的伟大实践。
  二、中心逻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进路
  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化”字,更多地含有创新和发展之意。自觉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题中应有之义。长远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党领导人民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态实践过程,也是未来接续创新理论并以之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实践进路。
  (一)理论成果“化”马克思主义: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在中国”到“中国的”、从“化中国”到“中国化”,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能够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化的理论成果,以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化”马克思主义。这一动态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和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发展,能够作为符合中国动态实际的思想形态,内化于路线方针政策之中,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
  回顾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形势,对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策略进行了创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革命道路,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认识到制度巩固和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对中国现实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论述和解答,逐渐形成了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围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经典理论观点的突破和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党的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擘画了前瞻性的实践进路。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历史主体、历史发展和历史规律之间的动态联系,坚实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实践的科学性,丰富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说,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以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精华创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