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建构的原则遵循/潘文丽 孟 楠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潘文丽 孟 楠 日期:2023-04-19 16:38:41
统文化中革故鼎新的思想精髓,并使之成为中国改革理论的一个重要传统渊源。当然,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既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也秉持一份理性之识,主张在有鉴别的继承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和阐释其中勇变革、重民本、守诚信、求大同的价值意蕴,使其成为涵养中国改革事业的重要源泉。
  改革不是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亦不是闭关自守、裹足不前。可以说,中国的改革事业能够让世人瞩目,既与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也与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紧密相连。历史一再证实,脱离世界、信息不灵,只会错失发展机遇、延误发展进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中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4]117正是立足这种国际视野,党和国家通过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引进并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着中国改革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改革之路之所以越走越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将中国的改革融入世界发展的洪流。而针对长期以来个别西方大国秉持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式、奉行以邻为壑的外交策略,习近平总书记用“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14]202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的事实,既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难题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着力同其他国家一道构建“双赢、多赢、共赢”的国际发展新格局,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合理关切各国人民的利益诉求,同世界各国共享改革发展机遇。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到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创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举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以科学的理念、务实的行动为全球治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六、坚持批判性与引领性相统一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任何一种真理性认识都是在批判、改造旧世界的秩序中不断孕育生成的,也都是在批判、揭露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的。在认识和评价中国改革的问题上,国内外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论,尤其是在涉及改革方向和改革道路的关键问题上,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频繁发声,竭尽抹黑、诋毁、丑化中国改革之能事。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改革话语也是在批判和纠正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的。进入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呈现出互相叠加、彼此交织的特点。此种情形下,改革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异常尖锐,质疑改革、批评改革、反对改革的声音时有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用党的改革话语对中国改革事业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从而廓清困扰、束缚和阻滞中国改革事业的思想迷雾。
  伴随改革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往往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刻意歪曲、恶意诋毁中国改革事业的理由。可以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