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建构的原则遵循/潘文丽 孟 楠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潘文丽 孟 楠 日期:2023-04-19 16:38:41
变化、联系而非静止、孤立的视角综观改革大势,进而把握改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深入推进改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下好改革这盘大棋,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问题上落好子,灵活处理改革过程中整体规划与局部差异的关系。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涉及利益范围广,面临矛盾问题多,任何一项改革举措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立足全局谋划改革实践,又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具体实情,不搞“一刀切”,鼓励对改革试点、改革方案的运行机制进行有特点、有差异的设计。就后者而言,对那些不熟悉、看不准的改革问题切勿匆忙做决策,而应采取投石问路、试点先行的方式探寻可行的改革思路,以免在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其实,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就注重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调基层探索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中央必须“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在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12]31。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为了防止改革出现空转和停摆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异化探索。”[13]当然,鼓励地方进行差异化探索并不是让地方各自为政,地方在落实改革政策时,既要依据中央相关改革文件,又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局部突破。这种差异化探索通过局部试点,由点及面,逐步推广至更大范围,符合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
  五、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4]45中国共产党这种心系人民、胸怀天下的情怀,也赋予了中国改革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特征。单就话语层面来看,中国的改革智慧既深深植根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是对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和借鉴。所以,我们党在建构改革话语时也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丰厚营养,又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强化世界认同。
  无数事实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忘却历史、抛弃传统,就难以真正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化的忠实继承者、保护者和弘扬者,向来既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又倡导根据时势变化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5]143。翻阅中华文化典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事异则备变”等警句箴言,既描绘着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文明变革史,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穷尽处找出路、在危机中寻新机。作为中国改革事业的开启者和推动者,中国共产党直接汲取了中华优秀传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