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新特点、行为逻辑及治理路径/杜 敏 胡 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杜 敏 胡 峰
日期:2022-12-14 10:48:11
,左右一样平”,存在实用性差、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
二、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行为逻辑
(一)表层思维症结: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淡薄是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表层原因。我国封建帝王的“世袭罔替”和“皇权至上”观念使其认为,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微乎其微,专制思想根深蒂固的同时也压制了包括政府官员和百姓在内的整个封建王朝的风险意识自觉。受传统思想束缚和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应急管理模式一直存在注重事后救援补救、忽视事前预防的倾向,这种本末倒置的应急管理模式常常使突发事件处置陷入思想准备不足和战略储备紧缺的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创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应急管理理念,明确提出“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应急管理方针,主动围绕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比如,建立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构建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等。但是,由于行政思维惯性和本领恐慌,一些领导干部尚未摆脱对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路径依赖,尚缺乏在结构性风险社会时期所应具备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潜层思维误区:政绩观错位
政绩观错位是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潜层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表明,合目的性是人类最典型的行为特征之一。政绩是评估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实效的主要标志,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支配着其在应急管理中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重救轻防”,并不是不知道预防的重要性,而是比起投入时间更长、追求“不出事、少出事”、难以看出政绩的预防而言,事后大张旗鼓的应急处置更能产生轰动效应,这不仅更容易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更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出成绩,凸显领导干部的“大作为”。由于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实用主义等心理作祟,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错位,即使知道事发后应急救援的成本更高、风险更大,也更愿意选择成绩清晰可见的应急救援,而不愿意关注成绩模糊难见的预防。
(三)正向激励误导:重显绩、轻潜绩的政绩考核机制
重显绩、轻潜绩的政绩考核机制是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主要原因。考核评价机制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和“助推器”,考核结果和等次直接关系领导干部在选拔晋升、福利待遇、名誉声望、奖惩问责等多个层面的切身利益。传统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具有经济取向,理性的决策者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经济收益最大化。领导干部是“理性经济人”,知道想要获取各种利益,就必须依靠好的政绩来获得好的考核等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也是一种政绩锦标赛机制,考评周期内的政绩就是领导干部的比赛筹码,与考核等次直接挂钩的各种利益就是领导干部的比赛动机。
政绩比赛以结果为导向,注重考核实绩,即只看考评周期内的政绩行为结果,不看政绩行为过程。这种比赛模式会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加强自身政绩行为的时效性和可见性。在我国的政治场域中,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在晋升上又有年龄的限制。在一定情形下,领导干部在固定岗位任期越长、年龄越大,被选拔晋升的可能性就越小。加之当前各政府部门普遍面临行政资源紧张但任务多的困境,如果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