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新特点、行为逻辑及治理路径/杜 敏 胡 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杜 敏 胡 峰    日期:2022-12-14 10:48:11
为应急处置有用,预防准备无用。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突发事件发生偶然、爆发突然,带有很强的随机性,特别是一些“小概率、大灾难”的“黑天鹅”事件,对其难以预测、避无所避,与其花精力做预防准备,不如集中精力做应急处置。二是认为应急处置有功,预防准备无功。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应急处置是显绩,易受上级关注,短期付出就能有较大成效;预防准备是潜绩,周期长、付出多、不易受重视、费力不讨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认为应急处置好为,预防准备难为。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应急处置指令相对清晰、工作内容相对明确,只要愿意担当、积极执行就没有大问题,但预防准备需要大胆想象、小心求证,且不一定能有成效,因而习惯性地等上级、看同级、推下级,存在“拿来主义”和“我不管,别人会管”的依赖心理。
  (二)及时性应急、犹豫性预防
  及时性应急、犹豫性预防是一些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另一典型特点,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应急处置愿担当,危机风险难识别。应急处置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扩大和防反复,干什么、怎么干都相对明确,领导干部普遍愿意担当作为。但预防准备阶段是防发生,领导干部需要眼亮心细,有见微知著的能力。一些领导干部对风险不敏感或关注不够,普遍存在认不清、想不到、不想管因而管不到的问题。二是敢于及时救援,不敢及时预警。从辩证角度看,突发事件既是突发的,也是渐发的,如果利用好“将发未发”的时间窗,尽早发现并及时发布预警,就能最大限度避免或降低损害。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相较于任务明确、相对有把握的应急处置,认为预警只是依靠经验和有限信息的一种盖然性预测。领导干部担心因预警后危机未发生会引发社会恐慌而被问责,常常瞻前顾后,不敢及时上报,或者为规避风险层层请示,“甩锅”给上级。三是愿意及时发布应急救援信息,不愿意及时发布危机信息。出于政绩考量和个人及部门形象考虑,一些领导干部愿意及时发布应急救援信息,渴望得到媒体的争相报道,但对危机信息的发布奉行“内紧外松”的原则,担心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个人声誉,害怕公众的批评会加大政府应急管理难度、造成部门和人员的心理负担,因而在收到预警信息时不是及时发布,而是切断传播源头,封锁传播渠道,甚至瞒报、谎报,直到危机升级、事态恶化、损失惨重。
  (三)真实性应急、形式性预防
  真实性应急、形式性预防也是一些领导干部“重救轻防”的典型特点。相较于轰轰烈烈、行动迅速、效果显著的应急处置,在预防准备方面,一些领导干部普遍存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应急真落实,预防假落实。在各类突发事件中,我们常能看到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亲赴现场,以身作则,带头参与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常常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但在预防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将其视为应景工作,没有真正去落实,而是空喊口号、积极表态,以文件、会议落实文件、会议。二是应急救援具体化,应急预案形式化、痕迹化。我国应急救援工作部署普遍内容具体、可执行性强,反观应急预案,虽然已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国应急预案体系,但常被认为“上下一般粗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