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对跨越“仕途陷阱”的现实启示/鲍旭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鲍旭源 日期:2022-12-14 10:47:00

   

  【摘  要】百年来我们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从“三线接班人”构想到“第三梯队”建设,再到完善后备干部制度和发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发展阶段。后备干部培育中“仕途陷阱”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导致的行为失范、后备转正焦虑产生的情绪失调、负向压力偏大诱发的补偿心理、差序领导行为滋生的骄横心态等现实形态。可采用“三马”一体的多维选拔、补控结合的精准培育、内外兼顾的科学管理、破守并举的动态使用四维策略,为单位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制度机制保障。
  【关 键 词】后备干部;建设经验;“仕途陷阱”
  【作者简介】鲍旭源(1989— ),男,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讲师,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领导力建设。
  【基金项目】川渝党校(行政院校)系统2021年党史研究专项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视角下涪陵区农村基层党建优化向度研究”(项目编号:CQDX2021BZX—003)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2)12-0009-04
 
  纵观我们党百年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脉络,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观、备用结合的育人观、因人制宜的管理观和能上能下的用人观等历史经验为防避后备干部落入“仕途陷阱”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我们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脉络
  (一)化解“干部恐慌”:从批量储备干部走向稳步提能增效
  我们党成立初期受制于政治、军事、思想路线不成熟以及自身干部队伍不够壮大等因素,在有计划补充干部、科学合理使用干部等方面存在极大困难。为化解“干部恐慌”,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1943年1月,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后期,为适应抗日战争前线工作以及顺利实现战略反攻,党中央做出征调敌后大批干部到陕甘宁边区保留培养的决定。解放战争时期,为接收和管理解放区,党中央两次大规模地培训、调配、提拔干部,并在新解放区通过安置“整套架子”预备干部来促进上下级干部间有效交流,以便于快速开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重建任务繁重而可供使用的干部不足的困境,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制度”,把后备干部工作看作各级党委经常性的任务之一。随着国家各项工作的逐步稳定,对干部思想政治领导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的提升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1957年2月,党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今后干部工作方法的通知》,指出革命飞跃发展时期大批地、迅速地培养和提拔干部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正常发展状态对干部的需要,必须提高干部思想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自此,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了从数量上增长到质量上稳步提升的转变。
  (二)避免“青黄不接”:从“三线接班人”构想到建设“第三梯队”
  党的八大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引起了对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产生方式以及评判标准的讨论。1957年10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最后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标准,即讲政治和懂技术、懂业务相统一。中苏论战爆发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接班人的接班方式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