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行政人假设视角下的权力极化及其治理/杨华锋 郑文渊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华锋 郑文渊   日期:2022-08-09 11:12:11
度地进入公法和私法领域。[1]行政权力作为具有公共利益性和公共强制性特征的公权力,是所有公权力中最容易扩张的权力。行政权力扩张实质上是行政权力的增大,它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行使范围的扩张和行政权力自身行使程度的扩张。就权力监督与制约而言,政治生态给权力监督制约提供了一个动态平衡和有力支撑的生态系统,有效的监督制约能让权力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运转,进而减少破坏政治生态的可能。一方面,注重权力协同监督的理念与权力协同监督的实现路径,通过权力清单制度对权力进行监督和限制,规范行政行为以达到控制行政权力的目的;另一方面,确立权力设置的正当性,以行政效能原则为导向为政府管制权责实现事务管辖权和层级管辖权的合理配置提供基准,以公法上的比例原则为框架,就最佳管制工具的遴选问题提供一个兼顾行政效能与权利保障的操作方案。[2]
  综合来看,尽管理论界对权力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成果颇丰,然而,稍感遗憾的是,明确讨论理性行政人假设以及权力极化的呈现与风险的并不多见。较近的集成者当属公共选择理论,借用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分析工具来讨论官僚行为理性问题。“公共选择的是行为假设,人们熟练地称为‘经济人’假设。个人的行为天生地要使效用最大化,一直到他们遇到抑制为止……个体充当私人角色时做出任何选择的成本和利益只与个人有关。”[3]人们有效用最大化的倾向,总是做最令自己满意的事,效用最大化意味着人们对目标的理性追求。官员至少部分出于个人利益而行动。[4]由此发轫,行政人员作为行政行为中的主体构成,自然具有效用最大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与偏好是行政人员作为个体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结果,因而在公共行政领域中也就呈现出行政人假设及其权力理性偏好的问题。
  二、权力理性:极大化与极小化
  政治学通常假设政治人追求公共利益,经济学假设所有的人都追求自己的私利。但学界对这种观点是存疑的,一个理性自利的经济人进入政治领域后,如何会马上变成大公无私的公共人呢?合理的人性假设应该是,政治领域中的个人同样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5]。人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动机与在经济领域中的行为动机应是一致的。在行政体系下,权力机制是其核心的运行机制。权力作为一个核心词汇,有多种含义。现在对于权力一词认可最多的解释是:权力是一种可以改变对方行为的强制力量。从个人角度而言,权力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强制力量;从国家角度来说,权力是一个国家维护其统治的暴力手段。
  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影响力。权力具有强制性,其本质是一种强制性力量,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行为之上的能力,即对他人施加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权力和影响力是可以交替使用的。权力越大,影响力越大,强权者就越能影响和控制他人。行政个体对于权力的追求是正常的现象,但追求权力极易成瘾,行政人在掌握权力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对权力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无穷尽。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行政个体会不断扩张自我权力,借不断扩张的影响力来满足自我对于权力的欲望。
  另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安全力。行政人的行为特征已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追求功绩最大化,而是谋求责任最小化。官员掌握过多权力,相应地也要承担更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