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干部拒绝提拔的动因与防治进路/徐宏远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徐宏远 日期:2021-04-12 09:32:35
和个人成就感低下等。职场生态系统的氛围、工作压力、个人能力、参与自主性受挫的低组织支持、狭窄的晋升渠道、非公开透明的晋升机制、科层制的弊端、公职人员自身定位偏差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导致职业倦怠,使基层干部从中心向边缘地带主动或被动流动。而主动边缘是个体自身选择的结果,指个体积极地边缘化,去获取边缘群体所拥有的特殊社会权利和资源,从而服务于自身的发展。主体建构理论认为,边缘化不一定是破坏性的,也可能是适应性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追求“没有枷锁的自由”,个人自由主义盛行,尤其是少数独生子女,他们家庭条件优越,进入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或国企只是为了谋求一份稳定、体面、清闲的工作。他们养尊处优,只求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对薪酬福利待遇要求不高,对职务晋升没有内生动力,不主动追求职级进步。这就是一种主动边缘化的倾向。在科层制下,基层干部夹在上级管理者和劳动人民之间,如履薄冰,常常为如何完成上级任务、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而焦虑不安。于是,基层干部产生了无力、无助、无奈的心态,以主动寻求工作边缘化的方式应对职业倦怠。
  (三)本领恐慌与担心问责
  有些基层干部拒绝提拔,是因为个人本领不强,平时工作得过且过,关键时候掉链子。他们对工作心里没底,感觉自己不能胜任领导岗位,产生了畏难情绪。基层治理错综复杂,对基层干部的综合协调、宏观把控、执政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政策执行人向政策决策者的角色转变,容易引发基层干部无所适从的本领恐慌。组织人事部门“赶鸭子上架”,又会导致“外行管内行”,对个人和组织都不利。个人业务不熟,综合能力不强,加之基层偏远,于是一些基层干部就会产生“鸵鸟心态”,不愿正视现实问题。问责的泛化及其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增加了履职风险,导致部分干部不敢担当,尤其是在一些公权力比较集中的“重要部门”,干部担心惹祸上身,都在“踢皮球”,即现在所谓的“甩锅”。有时候,一些干部看似是遵守规矩,大事请示,小事报告,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决策失误被问责的风险。
  
  二、拒绝提拔是制度环境的作用
  
  (一)基层工作千头万绪
  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形成的压力型体制下,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加码。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一致,让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有机统一。在自上而下的制度执行中,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基层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工作负担繁重、事项杂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于是,基层干部加班加点落实上级的指标任务,造成了“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工作格局。长期以来,永不停息的繁重工作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基层干部所面临的任务重、压力大、晋升慢、加班多、离城远、福利差等现实困境,成为工作的真实写照。一般新晋升的干部,在领导班子分工中,往往是分管或主抓安全生产、综治维稳、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信访等急难险重的高履职风险工作,且都是一票否决的,工作的风险指数、辛苦指数高,而幸福指数低,更可能导致其引咎辞职甚至被动违法违纪。由此可见,基层干部拒绝提拔与基层工作负担太重有直接关系。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