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基层干部拒绝提拔的动因与防治进路/徐宏远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徐宏远
日期:2021-04-12 09:32:35
【摘 要】基层干部拒绝提拔源于一种内心的恐惧,主要体现在精神信仰缺钙与天花板效应、职业倦怠与主动边缘化、本领恐慌与担心问责。拒绝提拔还是制度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选任制度运行不畅等。防治基层干部拒绝提拔,个人方面,应从思想上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从行为选择上有意识地练就过硬本领和培养创新精神;组织方面,应突出政治标准,减轻基层负担,优化基层干部选用流程,改善基层干部福利待遇。
【关 键 词】基层干部;拒绝提拔;职业倦怠;制度环境
【作者简介】徐宏远(1988— ),男,昆明市商务局干部。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5-0008-03
近年,少数基层干部拒绝提拔的反常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有部分公职人员入职后不积极主动工作,希望调入所谓的冷门岗位、“喝茶科室”、清闲单位,不希望晋升到领导岗位上,认为只要能享受相应的非领导职务待遇即可,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干部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只想享受非领导职务薪资待遇。上述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重视和反思,必须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积极应对之策,以便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拒绝提拔源于一种内心的恐惧
(一)精神信仰缺钙与天花板效应
有些领导干部不求一世英名,但求平平稳稳,坚持明哲保身、无为而治的为官之道。于是在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奉行沉默主义,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是“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憋出了前列腺炎;工作不突出,成绩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现象的映射,这里的发言指表态性发言,当然也反映了领导干部“被困会议室”担任所谓“会长”的现实困境。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有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过分看重个人的利益得失,理性经济的先导性思维模式强烈压抑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利己和利他的博弈之间,理性经济人推动了功利主义的演进,社会催生了精致的功利主义者,他们遗忘了家国情怀,淡漠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如果一个干部理想信念缺失、责任担当意识不够,就极易滋生“不想为”的逃避心态。在党政机关内部,“晋升锦标赛”模式下,领导职务和同级别的非领导职务之间薪酬待遇差别不大,但领导职务就得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履职责任和廉政风险。从组织平衡理论的视角看,不仅需要确保组织与环境平衡、组织的动态平衡,更需要确保组织与个人的内部平衡,因为干部拒绝提拔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组织提供给自己的好处小于自己对组织的贡献。虽然看似是组织的失衡,但根本性的原因是个人计较利益的得失,不问自己为组织做出多少贡献,而是要求组织给自己多少好处,明显是“三观”出了问题。从理性经济人视角看,个人对组织的协作意愿降低或消失,不能维持协作过程,导致组织和个人的生存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引发干部激励机制的失灵。
(二)职业倦怠与主动边缘化
基层干部的职业倦怠,指的是该群体长期处于较大的工作强度下出现的一种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疏离感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