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于组织内外双向视角的基层干部“失语症”治理/李红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红光 日期:2020-04-08 12:13:04
  【摘  要】基层干部“失语症”有损党和政府形象,不利于人民利益实现。造成基层干部“失语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组织内部来说,政府性质与政治环境、上级领导的工作作风、维系与考虑同事关系、基层干部的个人选择等都是重要原因;从组织外部来说,组织内部压力的溢出效应、互联网对基层干部的压力传导、基层干部语言应对能力不足也造成了这一问题。治理基层干部“失语症”,应构建绩效导向的基层干部选任与考核机制,划清基层干部政治纪律要求的边界,提升基层干部应对危机的语言能力,完善基层干部权利救济制度。
  【关 键 词】内外双向视角;基层干部;“失语症”;政治压力
  【作者简介】李红光(1986— ),男,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5-0009-04
 

   为什么退休干部比在职干部更敢说真话?为什么在职干部集体沉默了?特别是在基层,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基层干部有话不愿、不想、不敢说,出现了群体失语现象。这种“为官不言”的现象是领导干部“失语症”的重要表现,值得深入研究。

  一、基层干部的“失语症”
  “失语症”是一个医学概念,原本是指大脑受损后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基层干部的“失语症”同样表现为不表达、不沟通,但相对于生理性失语,基层干部的“失语症”更是一种心理性失语,相对于被动失语,更是一种主动失语。
  各种调查显示,退休干部在接受访谈时能讲真话,且涉及问题核心。但在职干部接受访谈时总是习惯“打官腔”,说一些无关痛痒的面上话,“不好说”“说不好”已成为很多基层干部的口头禅[1],有怨气往肚里咽,有“槽”不敢吐,真话和实话已经成为基层的“奢侈品”“稀缺品”。近日,一则“哑语干部”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7月15日,央视记者来到河南鹿邑调查“问题水泥”事件,其间“偶遇”来自山东的二次取样调查组,“问题水泥”产自山东枣庄,但山东一方之前已经取样,为什么还会来第二次?面对记者的追问与镜头,原本口若悬河的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只张嘴不出声,上演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央视记者表示,从业24年从未见过如此“演技超群”的干部。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且不说这件事里隐藏着多少“猫腻”,就这位“哑语干部”的表现来说,是可以给负分的,面对着全国人民竟然装起哑巴,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新闻采访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这名干部本可以借助央视来澄清事实,控制舆情,却弄巧成拙,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不仅自己上了头条,也使得党和政府的形象大大受损,可以说是给全国的干部丢了脸。
  二、组织内部视角下的“失语症”病因
  基层干部的“失语症”首先表现为内部沉默,也就是基层干部对本单位内的人和事保持一种沉默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涉及多个维度,既有环境方面的影响,也与单位人员存在着很大关系。
  (一)政府性质与政治环境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