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决策“失度”问题及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政 日期:2019-08-28 16:48:11
相关问题的现实表现,不能全面聚焦各个方面的问题,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决策体系,从而导致决策停留于问题表面或决策偏颇,最终形成低效决策甚至无效决策。
  (二)决策缺乏“绣花功夫”,不能求精求细
  决策有失精度,出现“粗糙”和“宽泛”,主要是因为决策欠缺足够的细节考量,对于现有问题只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握和归类,只从主观角度进行了解和判断,缺少对细枝末节的关注和分析,缺少从客观角度的理性剖析和研究,导致决策“有骨少肉”,呈现“框架状态”。同时,决策不能精准聚焦细节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细微处的矛盾,导致决策出现大且空的问题。此外,决策过程与责任分配不能完美对接,甚至出现责任“脱节”,决策任务不能按照正常工作职责进行精准分工,在一些层面和环节出现无人负责的“真空状态”,或是决策只注重宽泛分工,不明确具体任务和操作举措,导致决策内容要求多、措施少,从而出现决策操作“空转”,为决策推进和落实留下责任缺失的隐患。
  (三)决策偏离既定方向,不能攻坚克难
  决策有失力度,出现“跑偏”和“疲软”,主要是因为决策偏离正确方向,不能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多变、见效缓慢、存在风险的决策任务,一些领导往往“绕着走”,或仅仅满足于表态发声,不敢和不能直面问题做出决策。同时,面对一些敏感问题,决策层常因观点和态度不同,争论点过多,加之在决策“杂音”出现时,主要领导不敢、不善于以民主集中的方式“拍板”“定调”,最终难以达成有效共识。此外,领导层难以达成共识,可能会对外释放“不团结”信号,从而导致人心涣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推进决策落实,进而反作用于决策过程,产生消极影响。
  (四)决策远离人民群众,不能取信于民
  决策有失温度,出现“少情”和“缺理”,主要是因为决策脱离群众,不能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真实问题、现实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单方面以“我以为”代替“民需要”,不能准确听取民声、知晓民意、了解民难,导致决策供给与受众需求出现供求失衡,从而难以令群众满意。与此同时,有的决策者患有“政绩焦虑症”,既试图通过能够短期见效、产生较大轰动效应的决策积累政治资本,导致大量华而不实、于民无益的决策堆积,又一味追求“表面太平”,对于一些涉及民生领域的矛盾隐患,不从群众满意角度予以关注和解决,而常常试图通过掩盖或压制的方法对上级瞒天过海,导致决策不能取信于民。此外,有的领导决策以小团体或利益集团的利益为出发点,出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问题,有的甚至与民争利,层层盘剥群众利益,进一步疏远了与群众的联系,甚至加剧干群关系紧张状态,让“冰冷”的决策寒了民心。
  (五)决策缺乏长远考量,不能持续有效
  决策有失远度,出现“泄气”和“过期”,主要是因为谋划决策缺少远见,不能关注或准确把握问题演变进程和事物发展规律,片面满足于对显而易见问题的聚焦和解决,缺乏对未来发展形势的预测,以至于决策始终处于对问题的被动应对状态,甚至是疲于应对,既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也不利于良好工作状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