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困局与破局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马正立
日期:2018-04-03 17:44:11
制。在此过程中,明确评估主体、对象、标准和手段,使其有机地构成完整的评估系统。还要健全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创新监督举措,营造良好的单位政治生态环境,规范网络监督的有序发展。此外,要掌握行为塑造的有效方法,完善激励惩戒机制,积极强化遵守制度行为,从而保障制度执行的公信力不断提升。
(三)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资源丰富化
一是增加单位治理制度执行资源的有效供给。不断更新制度执行的硬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程度。例如,更新单位治理所需的技术设备、信息系统和数据统计软件等。根据以往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活动开展情况,找到人、财、物资源最佳配置方式,使其发挥最大整合效应。在软性资源方面,提升制度本身、制度执行主体的权威性。在单位治理过程中,单位领导是否能够率先遵守制度,决定了制度的权威性程度。这实际上反映了制度和权力的内在关系。实际工作中,应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不断提高制度执行的权威性。
二是破除潜规则,优化执行文化。单位内部的潜规则与单位治理的制度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制度意识是单位员工对单位治理制度的一种高度认同和心理敬畏。可以说,单位内部一旦形成集体制度意识,就会使潜规则失去市场。为此,需要加强制度的宣传和教育,促使单位员工加深对制度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制度执行力度,增强单位员工对制度的信任感,从而正向强化制度执行效果;惩罚违反制度行为,增强单位员工对制度的敬畏之心,形成制度执行的负向强化。在此基础上,培育制度执行文化。作为一种隐性力量,制度执行文化对单位治理制度的执行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为此,要过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落后文化,围绕科学价值体系吸收、吸附和凝聚优化文化基因,塑造一种有利于制度执行的优秀单位文化。通过不断淬炼精深的执行文化来提升制度执行效力。例如,可以通过典型人物、事件、案例方式发挥文化感化和引领作用。
三是营造单位外部法治氛围。单位及单位员工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下活动的,并不断与社会进行信息互动。单位治理制度的执行需要依托社会大环境的资源供给,单位员工在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思维,直接影响单位内部的行事方式。为此,应注重单位员工法治意识的养成,塑造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单位员工的法治意识实质上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的法律,“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6]。制度只有内化为单位员工内心的准则,才能真正获得执行效果。为此,要铲除人治思想的滋生土壤,动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真正形成法治社会,从而为单位治理制度的执行提供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资源。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57.
[2]约翰?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周晓牧,韩晖,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5.
[3]亨利?罗伯特.罗伯特议事规则[M].袁天鹏,孙涤,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
[4]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M].汪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5]卡尔?波普尔.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