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困局与破局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马正立
日期:2018-04-03 17:44:11
【摘 要】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过程是在特定环境中通过汲取单位内外资源而不断提升执行力的过程。实现单位有效治理,要在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良的执行资源,并确保执行资源的量与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真正破解制度的繁密化与内卷化,不断提升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力。具体要做到单位治理的制度要素体系科学化、制度运行机制合理化、制度执行资源丰富化。
【关 键 词】单位治理;制度执行困局;资源配置
【作者简介】马正立(1989— ),女,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领导科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首都政治生态与协商民主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6JDKDA007)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9-0004-04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1],这便是一种制度繁密化与内卷化现象,也反映了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不力或执行偏差的现实问题。为此,应在合理分析基础之上,有效破解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困局,以此来推进单位治理在正确轨道上有序运转。
一、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现状测量
通过不间断的随机访谈,可以了解到制度执行不力或执行偏差是单位治理普遍会面临的一种制度执行困局。单位治理制度执行不力有五种表现类型,分别是制度休眠、置换性执行、敷衍性执行、附加性执行与选择性执行。在此基础之上,设计调查问卷,以进一步验证制度执行偏差的表现类型。在此过程中,收回有效问卷469份,回收率为93.8%。
“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状态”调研发现,被调查者对单位治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执行偏差类型给予高度认同(见表1)。
通过以上对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偏差的调查,可以发现制度偏差的五种类型的共同之处是制度执行过程背离了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偏差不仅仅只有以上所描述的类型。制度是一个复杂体系,制度执行过程是这个复杂体系的运行过程,任何制度要素或运行环节出现偏差,都有可能影响制度执行。
二、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困局分析
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力系统中,各个制度要素之间不断互动,制度要素的互动合力决定制度执行效果,若出现制度执行偏差,则很可能是各个制度要素及其互动环节出现了问题。为此,可以从静态制度要素与动态制度运行机制两个角度来分析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症结。
(一)静态制度要素困局
单位治理的制度执行要素包括制度自身、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资源、执行环境。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制度执行偏差,影响制度执行效果。
其一,从制度自身属性来看,单位治理制度应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单位治理制度的合法性体现为人们对制度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认同,也就是对制度的道理性承认。根据访谈了解到,一些单位治理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