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的消极影响与安抚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朝波 日期:2018-04-03 17:27:37
感、价值感和归属感不断受到冲击,最终导致心理失衡。但事实上,他们在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消极言行很大程度上是在用与组织对抗刷存在感,用工龄和过往的业绩找价值感,和同被组织冷遇的同伴抱团找归属感。由此,便可理解老龄非职务员工组织报复行为的心理逻辑——他们对为之工作了几十年的组织有着强烈的情感认同和依赖,渴望被视为有价值的一员而享有相应的尊重和荣誉。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转而采用消极的言行与组织对抗,以异样的方式宣示存在感,寻求心理的满足。当然,若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关注和满足,其消极对抗行为可能就会随之慢慢消退。因此,对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现象进行干预,绝非除解决职务待遇之外无计可施,审视他们时,要把握好这个根本点。
  2.心理失衡的安抚策略。对心理失衡的老龄非职务员工进行安抚时,同样要把握根本需求,同时意识到心理失衡的程度是需求强度与现实满足之间的落差共同决定的。围绕这一根本点,可采取的心理安抚策略包括:一是关注情绪。情绪背后是心理需求。需求未被满足时情绪会被唤起并保持一定的张力,需求满足后情绪则会逐渐消退。因此,当试图通过讲明白道理做通思想工作的做法无效时,就要有意识地切换到情绪工作的模式,即关注情绪表现,分析情绪症结,接着按照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的原则进行沟通。情绪疏通了,思想才会通,这一点尤其适用于钻牛角尖的个体。二是非评判和同理心。要理解心理失衡及伴随出现的过激反应在当事人看来是合情合理的。传统以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干预时,往往是通过讲道理证明对方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对的,并希望对方按照道理指引的方向改变自己的言行。在这种干预方式下,当事人感受到的是被否定,尤其是在自我价值感方面被否定,所以会本能地抗拒和逆反,情绪张力更强。因此,真正能够平复情绪的安抚策略是不去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设定,这是建立平等对话关系和促进对方转变的基础,然后带着同理心体察当事人的情绪,把握当事人情绪性的表达背后隐藏的根本需求,给予尊重和有效回应。三是心理赋能。有效回应的关键是心理赋能。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显示,心理赋能导致一种积极而非消极的工作角色导向,这种积极导向能够使人努力向前。[3]对心理失衡个体进行安抚时的心理赋能策略包括欣赏式探询、优势聚焦和正向反馈。首先,以尊重和欣赏的姿态与当事人平等对话,在引导对方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寻找共识。其次,以优势视角审视当事人,发现当事人身上勤奋敬业、经验丰富、关心年轻人、家庭责任感强等优秀品质。再次,把发现的这些优秀品质反馈给当事人并真诚欣赏,用其职业生涯里展现的过程价值唤起其职业尊荣感。四是推动转变。对心理失衡的老龄非职务员工而言,改变并非易事。因此,在对其进行安抚的过程中,心理转变和行为支持要配合使用。当前述的安抚策略带来好的转变迹象后,要及时在团队和组织中进行价值强化,赋予其现有角色重要价值和意义,支持其以自身优势再次融入团队并发挥独特价值。
  3.安抚无效时的处理策略。当通过上述方式仍无法安抚心理失衡的个体时,领导者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处理策略:一是辨识策略。即对当事人的状态进行再次分析和辨识,鉴别其是否为偏执型心理失衡。所谓偏执型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当事人的诉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