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的消极影响与安抚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朝波 日期:2018-04-03 17:27:37
绪消极、悲观,充满敌意,不满和抱怨增多,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上易被激惹,甚至容易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发雷霆,情绪自控能力下降。二是工作动力缺失,工作热情减退,抗拒和逃避工作,职业倦怠感越来越明显。三是心理失衡导致生理机能紊乱,出现睡眠问题、饮食问题、免疫系统问题等,身体状态越来越差,身心状态不佳又会进一步加剧思维的极端化,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2.组织报复行为。组织报复行为是指组织成员由于感知到不公平而针对组织采取的一种消极反馈行为,其目的在于自我纠正不公平感。[1]心理失衡的老龄非职务员工的组织报复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隐性离职与不作为现象。身在岗位,却表现出在岗不作为、出工不出力等消极怠工的隐性离职状态,经常以业务上不懂、技术上不会或身体不好等为由,拒绝或逃避承担工作任务。二是伺机报复。将自己的遭遇归罪于单位的领导,对领导产生敌意或仇恨,内心不断盘算报复领导的种种方式,并且经常会产生采取报复行为的冲动。三是暗中对抗。采取相对隐蔽的方式与单位或领导对抗,包括在单位内部串联消极工作的小团体、捕风捉影式的匿名举报、造谣和传谣、对领导或同事的工作故意不配合、故意称病不上班等。四是公开对抗。在公开场合或以公开的方式表现出对抗行为,包括直接要求必须解决职务待遇问题、公开表示对工作的不参与或不配合、在公开场合反对或否定领导、与领导发生直接肢体冲突、不断实名举报等。五是身份修正。组织认同和组织内的身份认同发生变化,老龄非职务员工的自我界定从“组织的重要建设者、贡献者”变为“不被需要、没被尊重、可有可无的人”,不愿意为组织的发展继续奉献和牺牲,转为在组织边缘游离并向组织索取回报的角色状态。
  3.群体心态感染与负面示范效应。老龄非职务员工的心理失衡很容易从单一个案转变为群体反应。社会心理学中将这类现象称为社会感染。心理失衡的老龄非职务员工会有意无意将自己的不满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传递出去,在群体中引发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其中最典型的是同质化群体的感染,即在年龄相仿的老龄非职务员工群体内产生强烈的不公和不满的共鸣,而且这种情绪会在交叉感染中不断升级,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群体性的心态失衡,加剧对组织的消极对抗。与此同时,这种社会感染还会波及其他年龄段的员工。心态失衡的老龄非职务员工对工作不参与、不配合、不作为的游离状态,会让努力工作的中青年骨干员工产生忙闲不均的不公平感。老龄非职务员工对现状的不满与抱怨,会使中青年骨干员工以及新进员工产生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消极预期。这种对未来的无望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的消极影响还会进一步波及单位的领导层,导致领导者在员工队伍管理中的无奈感和无力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物质激励手段有限的情况下,领导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建构起来的员工队伍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很容易被心理失衡的老龄非职务员工的负面情绪和言行所冲淡甚至抵消。第二,老龄非职务员工对组织规则的不遵从和对工作安排的不服从,会严重破坏组织的公平和公正性,导致其他员工产生更多的抱怨和不满。第三,个别心态失衡员工的极端对立情绪,甚至会演变成对组织偏执性的、无休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