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的消极影响与安抚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朝波 日期:2018-04-03 17:27:37
  【摘  要】由于职务上的缺失感、团队中的边缘感、考核上的焦虑感和社会比较中的挫败感,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具有如下消极影响:归因偏差与思维极端化、产生组织报复行为、群众心态感染与负面示范效应等。可以识别老龄非职务员工的根本需求,运用关注情绪、非评判和同理心、心理赋能及推动转变等策略进行心理安抚。
  【关 键 词】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心理需求;安抚策略
  【作者简介】李朝波(1986— ),男,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心理训练中心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领导心理及胜任力、职业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7-0009-03
 
  在行政组织中,老龄非职务员工是尤其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老龄非职务员工大抵可界定为年龄超过50岁、在单位中没有任何领导职务甚至到临近退休时连副主任科员这样的非领导职务都无望解决的员工。这些老龄非职务员工已步入职业生涯的后期,主观上已经没有了“盼头”,但客观上依然还有5—10年的职业生命周期。职务构成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在大多数单位,老龄非职务员工这一群体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而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总体而言,在各级各类行政组织中,大多数老龄员工能够心态平和地接受自己的无职务状态,并且继续用自己的爱岗敬业和履职尽责带动整个员工队伍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但也有少部分个体因为主观期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落差,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进而诱发群体心态的失衡,成为影响组织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老龄非职务员工的心理失衡现象在各级各类行政组织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单位的领导者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此类现象,但在应对时往往因为职数限制等客观因素的掣肘,觉得无从下手和无能为力。事实上,职务只是心理失衡的诱因之一,对这个群体进行心态管理需要更全面地认识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和现实心理需求,从而进行心理上的针对性干预和管理上的配套跟进。
  一、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的消极影响
  在当前的行政组织中,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现象多以个案的形式出现,但其消极影响的范围很容易从个体扩展到群体,甚至给整个组织带来冲击。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的消极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归因偏差与思维极端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于能力、学识和努力程度等内部原因,而将自己的失败归于环境和他人等外部原因。这是一种出于自我价值保护的归因偏差现象。心理失衡的老龄非职务员工通常会将自己的这种状态归因于能力没有得到认可、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以及单位领导不公平、有意刁难自己等。这种归因偏差会激起老龄非职务员工的怨恨情绪,并且激发极端化、单一化的“负性自动化思维”——越想越觉得委屈,并且能够从既往的经历中找到很多证据证明自己的委屈;越想越觉得不公平,并且能够找到很多理由证明自己对这种不公平的抱怨和反抗是合情合理的;越想越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并且觉得单位必须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这种极端化、单一化的负性思维会进一步影响当事人的精神风貌和身体状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情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