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党政集中换届的社会效应透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邓 强
日期:2016-07-12 18:09:46
治理体系构架设计,从制度章程到具体执行,都难免会有许多结合不紧密的地方。所以,相对于诸多较长时期执政或轮流执政的其他政党来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内部肌体净化的需要更为迫切,需要正面回应来自国际、国内的各方猜测或质疑,从而来坚决防止以此作为某类人士或者利益群体的攻击靶子,杜绝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可能。
基于此,党的组织自身对于长期执政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只会越发强烈,所涉及的具体要求也就相应更为直接和强制,并且有时组织内部规定的效力往往来得比法律更加显著。但是,各级组织越往下特别是到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一类的基本单元时,规定就显得不够绝对且力度太弱——虽然从组织的严谨性和战斗力上讲,越到底层应当控制越严。
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党员个体的追求已经很是现实:他们热切地期望享有一般公民享受不到的组织温暖和关怀,享受组织适当的“惠员”政策;他们甚至可以忍受先前十分厌憎的约束和制衡,可以暂时抛弃民主等理念,希望享受执政权力,却不愿积极、忠实履行义务。
其实从长期执政来看,对最基本的党员用较为松散的形式进行粗放式管理本身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把握了执政的根本:把所有党员的政治化、干部化转变为党员平民化、干部职业化、工作专业化,消除特权阶层,防范“类八旗子弟”的悲剧重演,将家族式、恩赐式、论功行赏式的政权取得模式转变为专业化、职业化、民主政治化的政权巩固样板,奠定了传统封城建邦式国家统治向现代民主政治化国家治理转变的可靠基础。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一位党员不仅是党的一分子,更是国家建设中的天然管理者,入党不仅意味着加入了执政党,也意味着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不同层次的公共事务管理者;同时,党外人士的任用更多被赋予象征意义。现在,入党不再意味着政治地位的当然提升和经济利益的必然获取,个人信仰的运用与国家管理的地位并不完全契合,使得精英治国、依法治国成为可能。另外,党外人士用非常规的正常制度挑战了党内的制度化选拔用人机制,换取了内外力量的相对制衡,也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的相对和谐稳定。
四、应当堵住非法小团体利益格局成长的渠道
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党政机构过于推广个人理念,一旦个别关键岗位人员发生变化,继任者会有意识回避或漠视前任的决策和成绩,匆忙抛出自己的施政纲领,致使一个好的决策得不到延续,在老百姓那里形成“一朝天子一朝臣”“人走茶凉”“前人忙栽树后人不乘凉”的负面影响。在这个背景下,每一次换届的选人用人就不仅是政治人物的地位大调整,也是他们社会角色的再定位,更是一个区域治理管理办法思路的再研判和利益承担者的格局大挪移。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从利益格局方面来考察换届的社会现实意义。
利益是一个看似庸俗实则严肃的话题,执政者必须在代表人民利益方面有明确而坚定的态度,必须坚信自己的执政理念并付诸具体工作实践当中。目前的问题也许在于,人民群众利益的概念目标宽泛导致利益自身的受体不是非常清晰,致使其感觉不到现实具体工作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反而仅仅因极少数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便归罪于体制或制度,从而被别有用心的国家、团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