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为官之德在于清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6-03-14 11:35:27
止馈送檄》,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张伯行笃守廉洁,被康熙帝誉为“天下清官第一”。这些古代廉吏,至今仍为百姓称颂。长期担当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责任的周恩来总理一生公私分明,在工作和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员和群众不做的他坚决不做,在廉洁问题上一尘不染、始终如一。周恩来总理身后没有留下任何私人财产,他和邓颖超一生中的全部积蓄最后都交了党费。他与邓颖超生前相约,死后不保留骨灰,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正是由于周恩来总理的高风亮节,他不仅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的尊敬和爱戴,而且也赢得了非凡的国际尊重。古往今来,一条铁律:贪官身败名裂,廉吏名垂青史。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历史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做贪官还是做廉吏?道理不言自明。
  
  二、“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廉洁问题事关人民福祉和国运兴衰,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和统治集团的衰亡无不是由当权者为政不廉、腐败盛行引发的。现在,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已经六十多年,又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党的执政和国家治理制度体系都还在不断完善,目前仍然保持着权力比较集中、制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权力运行格局,领导干部面临的各种诱惑、受到的外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多,能否保持廉洁从政的品质、干干净净干事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时刻面临的重大考验。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党利国利民;用不好,误党误国误己。领导干部要做秉公用权的模范,公道处事,不以权徇私;做依法用权的模范,按法律和制度办事,不假公济私;做廉洁用权的模范,干净干事,不以权谋私。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会处和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理性面对各种利益,思想稍有放松和懈怠,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下丧失原则,沾上污垢,滑向腐败的泥潭。从已经查处的中管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看,这些干部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在他们眼里,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视若无物,约束力和执行力荡然无存,以至于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违反政治纪律,滥用选人用人权,把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同志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有的欲壑难填、利令智昏,为敛财不择手段地贪污受贿;有的享乐奢侈、穷奢极欲、纵情声色犬马,无所不为。
  领导干部为官不廉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是污染了政治生态。领导干部为政不廉的总根源,是失去了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背离了党和人民的大立场,选择了个人家庭的小利益。他们选择的不是“执政为民”而是“执政为家”,考虑的不是“廉洁”而是“敛财”,由私利、私情而导致失德、失节,强化了权力运行的潜规则和关系网,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二是涣散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削弱了党的战斗力。这些人摆不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对组织讲条件、提要求,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容易形成“报复性腐败”,把公权变成自己的“钱袋子&rdquo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