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官场帮派的形成与强化因素及消解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都瑞成 陈志军
日期:2015-09-21 16:11:25
同道”青睐,相互勾结形成帮派。二是公权私用是官员入帮的资本。官场帮派固有的扩张性,驱使其寻求越来越强的社会控制能力,因而必须掌握越来越多可供支配的公共权力。帮派拉拢新成员看重的是官员手中能够为帮派所用的权力,所以只有那些不但掌权而且甘愿为团伙利益滥用职权的官员才有“资格”被拉入帮派。三是公权私用现象在帮派内更加恶化。官场帮派在把某些公共权力据为己有的同时,也就去除了这些公权力应有的运行规则,代之以唯帮派利益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的用权方式,导致公权私用的范围、程度和后果愈加严重。
(三)封建思想文化残余是官场帮派得以形成的“黏合剂”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许多封建腐朽的官场思想文化,其余毒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官员的思想和行为。一是权术制衡。在封建私有体制下,官员是代表己方利益的“斗士”,官场则是你争我夺的“战场”。封建官员中的大多数人,在对待官与官的关系上,不是从国家和民众利益出发合作共赢,而是出于个人或本群体利益进行权争。少数胸怀天下、关心民众、倡导仁爱的名君贤臣,改变不了以权力争斗为特征的封建官员政治生活常态,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权术制衡为核心的官场斗争哲学。二是任人唯亲。由血缘、姻缘、业缘、学缘及交往所形成的亲近关系,不仅包含着情感因素,更承载着物质上的共利性、伦理上互帮互助的约束性、交往上的便利性等功能,使得任人唯亲几乎成为封建官员推荐和使用人才的主要做法。三是人身依附。在封建官僚主义体制中,官员为国尽忠的主要形式,变相地表现为对上级官员以身相许,形成下级对上级的人身依附关系。上级对忠于自己的部属才会信任,下级也只有被上级当作“自己人”才能得到重用。
二、官场帮派结构强化的主要因素
官场帮派是不被国家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群体,不能借用官方的法律法规实施管理,决定了它在运行上缺乏国家社会强制力。但不能就此得出官场帮派必然松散的结论,因为它有着稳定以及强化其结构的内外在因素。
(一)既相互关照又相互挟制的帮派本性
官场帮派成员之间相互抓着对方的把柄,结成“同生共死”关系,这种帮派本性是维护和加固帮派结构的主要内在因素。一是帮派的互利功能不断助长聚结力。帮派能够为其成员攫取越来越多的物质利益,还能够为其成员提供更大的政治上升空间以及精神心理上的某些满足。可以说,官场帮派对其成员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全部欲望几乎都给以满足的诱惑力和拉动力,时时刻刻促使帮派的结构聚紧。二是帮派的挟制作用增强了稳定性。帮派成员之间也有矛盾和分歧,但它要让位于帮派整体利益。因为帮派一旦因内斗而分裂,暴露出来的是所有成员都难逃干系的非法勾当,没有人能够成为真正的赢家。这种因担心一损俱损后果而被迫保持的“斗而不破”状态,始终为帮派稳定提供持久的压制力。三是官场帮派有较强的调控力。帮派在结成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控制体系和运行规则,这使得帮派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和协调能力。与社会上一般帮派相比,官场帮派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更加强大。拉拢和维系官场帮派的核心骨干成员,凭借其掌握的政治、经济优势以及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帮派内部说一不二,普通成员必须唯命是从,这种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