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委书记一权独大背后的风险及防范机制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金 阳 日期:2015-07-10 16:00:55
发、高发、易发腐败的势头压下去、降下来。二是适当分权。真正实行常委负责制,让常委们把该负责的事负责到底,减少对常委职权范围内的事的干预,探索县委书记不直接分管纪检、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让权力分得合理、适当、有效,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当指挥员又当监督员。三是有效分权。要按照干部的能力、职责去分权,做到人岗相适、岗职匹配、岗适其职、职适其责,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工作,让权力发挥最大效益、普惠最大群体。为有效避免主要领导在重大决策上先指方向、先定调子,应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事先将议题交给参会人员充分酝酿讨论,让参会人员先发表意见,县委书记最后发表意见,经综合后,参会人员对议定事项进行投票表决,并记录在案。
  (三)放权——建立互信
  一是向班子成员放权。授权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知识和才干也是有限的,无论他多么能干、多么有精力和才华,都不可能把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事情全部抓起来。如果事必躬亲的话,必然是大事小事都抓不好,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县委书记要对班子成员充分授权、充分信任,让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行权、用权,展示能力,施展才华,推进工作,赢得互信,加深感情。二是向下级放权。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维护权力、运用权力,还要适时适度、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的权力下放给部属,让他们通过自己授予的权力去完成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领域的任务,从而服务于自己的总体目标。要坚持管放结合,对下级能做的、能做好的,要大胆放权、放心放权,让下级心情舒畅地去工作,减少猜忌和猜疑,绝不能把权力揽得过多、过死,让下级无所适从。三是向市场放权。向市场放权,意味着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领导管理方式由管微观、管审批、管短期向管宏观、管监管、管中长期转变。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能放给市场的就放给市场,能放给社会组织的就放给社会组织,绝不能什么都大包大揽,要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方向、抓大事,使权力真正回归理性、回归民众。
  (四)清权——增强活力
  一是清理过期权力。要按照中央、省、市简政放权的要求,对一些不合时宜、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大清理力度,建立权力清单或负面清单制度,将清理情况在媒体上公示,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县委书记的权力有个大概了解,约束其用权行为。二是清理边界权力。所谓边界权力是指处在权力边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轻可重的权力,这种权力是腐败滋生的土壤。对这种边界权力,要加大清理力度,厘清党委权力、政府权力、企业权力的边界,避免各种权力的重叠或交叉。按照从无、从减原则,对宪法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有可无的权力要坚决清、立即清、清到底、清到位,不留尾巴。三是清理隐性权力。隐性权力本不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不属于权力体系的范畴,是通过特定的人情关系及人情手段从权力掌握者手中获取的看不见的权力,是异化了的权力。按照以往经验,清理权力本身就是一场利益集团的博弈、利害关系的较量,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和阻力,容易陷入边清边长、越清越多的制度陷阱。因此,对那些隐性权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