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县委书记一权独大背后的风险及防范机制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金 阳
日期:2015-07-10 16:00:55
情很难置之不理,当这些关系找上门来办事时,感情会占上风,原则会退居一边,从而被感情“绑架”。特别是当这些关系死缠烂打、穷追不舍时,一开始可能会拒绝,时间长了就可能招架不住,一不小心就上了感情的“贼船”,套上了感情的“枷锁”,落入了感情的“陷阱”。
(三)多疑——信任风险
多疑是指县委书记对别人怀疑、揣测、猜疑、不信任,在工作中有失去领导与下属信任的风险,进而产生自大自傲甚至违规监督别人的行为。这种信任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上级不信任。揣测上级意图,打探上级底细,试探上级口风,对上级部署的工作、做出的决策搞选择性执行,合自己意、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意、对自己无利的就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阳奉阴违,拖着不办,顶着不干。对上级领导的正确批评不虚心接受,总认为上级有意跟自己过不去,故意找茬让自己难堪,怀疑上级对自己有意见、有看法,对上级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失去了上级领导的信任,不能被委以重任。第二,对同级不放心。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对其人品产生怀疑,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放大别人的缺点,忽略别人的优点,认为只有自己能,别人都不行。对交办给班子成员的事干预过多,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派人暗中盯梢,安插眼线,打探消息,观察动静,稍不如意就指责、斥责,严重挫伤了同级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造成班子不团结、不和谐。第三,对下级不放手。有的县委书记对权力搂得太紧,对下级不放心、不放手,对下级的工作过问太多、干涉太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什么事都想插手、不肯放手,对具体微观事务管得过多、过死,挫伤了下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让下级对领导失去了信心,领导也因此输掉了人品,丢掉了人心,将一个地方搞得死气沉沉。
(四)独权——和谐风险
独权是指县委书记大权独揽,不能正确对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凡事都想个人说了算,排斥异己,独断专行,不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这种和谐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于揽权。在领导干部的权力框架中,宪法和法律赋予不同层级领导干部不同的权力,要求领导干部在法律框架内依法行权、用权。但有的县委书记为突出自己的权威,将县长当成自己的孩子,大搞“家长制”“一言堂”,本来自身的职责是把方向、定调子、用干部,却去干涉政府的具体事务,干县长的工作,弄得县长无工作可干,形成了县委书记干、县长看的局面,角色严重错位、越位,造成党政班子不和。第二,善于专权。按照分权理念,党委和政府的职责不同、任务不同,在用权上不能党政不分。有的县委书记对县政府的具体事务指手画脚、说东道西,县委常委会、党政班子碰头会成了书记的“一言堂”,让别人插不进话,以实质上的专权代替形式上的民主,以专权压制民主,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三,惯于玩权。权力是一把魔剑、魔杖,让人着迷沉醉,深陷其中。有的县委书记善于玩弄权术,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对群众使冷眼,对上级抛媚眼,把权力用到了极致、极限,实现了权力变现的最大化、最优化,结交黑白两道、三教九流,表面上说着永远正确的话 |